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等离子体物理学论文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及其气动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主要符号表第19-20页
1 绪论第20-41页
    1.1 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研究现状第20-26页
        1.1.1 流动控制简介第20-22页
        1.1.2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现状第22-23页
        1.1.3 表面产生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方法第23-26页
    1.2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相关工作研究进展第26-39页
        1.2.1 SDBD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研究方向第27-37页
        1.2.2 SDBD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第37-39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重点第39-41页
2 SDBD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实验装置与电势测量手段第41-55页
    2.1 电学实验装置第41-51页
        2.1.1 激励电源介绍第41页
        2.1.2 电学诊断装置第41-42页
        2.1.3 光学测量装置第42页
        2.1.4 表面电势探针设计第42-51页
    2.2 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动力效应测量系统第51-55页
        2.2.1 推力测量装置第51-52页
        2.2.2 “离子风”速度测量装置第52-53页
        2.2.3 气流场纹影成像装置第53-55页
3 不同裸电极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的设计及特性研究第55-73页
    3.1 引言第55页
    3.2 实验装置第55-58页
        3.2.1 不同裸电极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的设计第55-56页
        3.2.2 电回路设计及光电测量装置第56-57页
        3.2.3 动力学诊断装置第57-5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8-72页
        3.3.1 不同裸电极结构激励器放电等离子体图像第58-59页
        3.3.2 不同裸电极结构激励器放电电流第59-61页
        3.3.3 放电等离子体演化图像第61-63页
        3.3.4 不同裸电极结构激励器的功率第63-65页
        3.3.5 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表面电势分布第65-67页
        3.3.6 不同裸电极结构激励器诱导气流速度分布第67-70页
        3.3.7 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产生的推力第70-71页
        3.3.8 纹影图像第71-72页
    3.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4 不同高度排针裸电极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设计及实验研究第73-90页
    4.1 引言第73页
    4.2 实验装置第73-78页
        4.2.1 单排针裸电极结构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设计第73-74页
        4.2.2 电回路设计及光电测量装置第74-76页
        4.2.3 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动力效应测量装置第76-7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8-88页
        4.3.1 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放电图像第78-79页
        4.3.2 不同裸电极高度下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表面电势分布第79-80页
        4.3.3 不同裸电极高度下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诱导气流速度分布第80-84页
        4.3.4 不同裸电极高度下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产生的推力第84-87页
        4.3.5 不同裸电极高度下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产生的流场纹影图像第87-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90页
5 不同裸电极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在交直流双高压驱动下的实验研究第90-106页
    5.1 引言第90页
    5.2 实验装置及电路设计第90-9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1-104页
        5.3.1 不同直流偏置电压下的表面电势分布第91-93页
        5.3.2 SDBD等离子体电动势特性第93-97页
        5.3.3 “离子风”速度分布第97-99页
        5.3.4 推力测量第99-102页
        5.3.5 纹影图像第102-104页
    5.4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6 交流与纳秒脉冲双高压驱动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实验研究第106-159页
    6.1 引言第106页
    6.2 实验装置第106-109页
        6.2.1 铜网裸电极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结构第106-107页
        6.2.2 电路设计与光电测量装置第107-109页
        6.2.3 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动力学诊断装置第109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9-157页
        6.3.1 双高压驱动下的电学特性第111-124页
        6.3.2 双高压驱动下的动力学特性第124-130页
        6.3.3 不同频率正脉冲电压与交流信号配比叠加时的放电特性第130-137页
        6.3.4 不同频率正脉冲电压与交流信号配比叠加时的动力学特性第137-142页
        6.3.5 负脉冲电压叠加于不同交流相位时SDBD体系的推力第142-143页
        6.3.6 负脉冲电压叠加于交流波谷及波峰时SDBD体系电学特性第143-150页
        6.3.7 负脉冲电压与交流信号1:4配比叠加时SDBD体系电学特性第150-151页
        6.3.8 不同频率负脉冲电压与交流信号配比叠加时的动力学特性第151-157页
    6.4 本章小结第157-15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59-163页
    7.1 结论第159-161页
    7.2 创新点第161页
    7.3 展望第161-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73-175页
致谢第175-176页
作者简介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锗基、铱基团簇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下一篇:平行磁场对大气压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