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7-30页 |
1.1 无刷直流电机历史与现实应用情况 | 第17-19页 |
1.2 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与原理 | 第19-24页 |
1.2.1 无刷直流电机结构 | 第19-21页 |
1.2.2 无刷直流电机工作原理 | 第21-24页 |
1.3 无刷直流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及电磁转矩方程 | 第24-26页 |
1.3.1 当电机工作在非换相过程 | 第25-26页 |
1.3.2 当电机工作在换相过程 | 第26页 |
1.3.3 无刷直流电机电磁转矩方程 | 第26页 |
1.4 无刷直流电机的研究热点及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文章结构安排 | 第29-30页 |
2 无刷直流电机转矩控制方法综述 | 第30-41页 |
2.1 现有的无刷直流电机转矩控制方法 | 第30-32页 |
2.2 通过改变硬件电路的方法实现对转矩的控制 | 第32-39页 |
2.3 通过改变调制策略的方法实现对转矩的控制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αβ坐标系下的无刷直流电机换相过程分析 | 第41-46页 |
3.1 两相静止AB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41页 |
3.2 换相过程图解分析方法的引入 | 第41-46页 |
4 两相静止坐标系下换相转矩波动抑制方法及相关问题研究 | 第46-67页 |
4.1 换相时间和换相结束电流计算 | 第46-47页 |
4.2 换相转矩脉动抑制和减小换相时间协调控制方法 | 第47-60页 |
4.2.1 电机工作在非换相过程分析 | 第47-48页 |
4.2.2 减小换相转矩波动方法 | 第48-50页 |
4.2.3 减小换相时间方法 | 第50-54页 |
4.2.4 减小换相转矩波动和减小换相时间协调控制方法 | 第54-56页 |
4.2.5 实验验证 | 第56-60页 |
4.3 不区分高低速的减小换相转矩波动方法 | 第60-66页 |
4.3.1 非换相过程分析 | 第60-62页 |
4.3.2 A~+B~-到A~+C~-下管换相分析 | 第62-63页 |
4.3.3 B~+A~-到C~+A~-上管换相分析 | 第63-66页 |
4.3.4 实验验证 | 第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基于滞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转矩控制方法 | 第67-95页 |
5.1 滞环控制优点及其应用 | 第67页 |
5.2 非换相过程的无刷直流电机滞环控制方法 | 第67-72页 |
5.2.1 F_Hysteresis/B_on控制模式 | 第69-70页 |
5.2.2 F_on /B _Hysteresis控制模式 | 第70-71页 |
5.2.3 F_Hysteresis/B_on和F_on/B_Hysteresis混合控制模式 | 第71-72页 |
5.3 换相过程的无刷直流电机滞环控制方法 | 第72-78页 |
5.3.1 电动状态下的滞环控制方法 | 第72-76页 |
5.3.2 制动动状态下的滞环控制方法 | 第76-78页 |
5.4 电动状态和制动状态切换方法 | 第78-81页 |
5.4.1 切换过程发生在非换相过程 | 第78-80页 |
5.4.2 切换过程发生在换相过程 | 第80-81页 |
5.5 多模式混合滞环对无刷直流电机转矩波动的统一抑制 | 第81-86页 |
5.5.1 平均转矩控制方法的引入 | 第81-82页 |
5.5.2 平均转矩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法 | 第82-85页 |
5.5.3 多模式混合滞环控制方法 | 第85-86页 |
5.6 实验验证 | 第86-95页 |
6 减小非换相转矩波动方法 | 第95-102页 |
6.1 无差拍控制方法 | 第95-99页 |
6.1.1 无差拍控制算法 | 第95-97页 |
6.1.2 无差拍控制算法误差分析 | 第97-99页 |
6.2 控制系统 | 第99页 |
6.3 实验验证 | 第99-102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5页 |
7.1 总结 | 第102-103页 |
7.2 创新点 | 第103-104页 |
7.3 展望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13-114页 |
附录1 实验平台及平台参数 | 第114-115页 |
附录2 系统结构框图 | 第115-116页 |
附录3 控制电路板及核心板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