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复合材料弹箱的冲击作用工况及应力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小口径火炮供输弹系统概述第8-9页
        1.1.2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简介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复合材料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复合材料连接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页
        1.3.2 预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2-13页
    1.4 本章小结第13-14页
2 小口径火炮供输弹系统第14-22页
    2.1 链式供输弹系统主要结构及工作过程第14-19页
        2.1.1 弹箱排布第15页
        2.1.2 弹和弹链第15-17页
        2.1.3 输弹导引第17-18页
        2.1.4 扬弹机和拨弹轮第18-19页
    2.2 复合材料在火炮供输弹系统中的应用第19-21页
        2.2.1 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特性第20页
        2.2.2 典型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比较第20-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分析第22-31页
    3.1 单层复合材料的三维应力-应变关系第22-27页
        3.1.1 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第22-23页
        3.1.2 单对称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第23-24页
        3.1.3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第24-25页
        3.1.4 横观各向同性单层的应力-应变关系第25-26页
        3.1.5 与平面应力状态的关系第26-27页
    3.2 复合材料层合板强度准则第27-29页
        3.2.1 最大应力强度准则第27页
        3.2.2 最大应变强度准则第27-28页
        3.2.3 蔡-希尔(Tsai-Hill)强度准则第28-29页
        3.2.4 蔡-吴(Tsai-Wu)张量准则第29页
    3.3 层合板铺层结构特点第29-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4 复合材料连接结构特性分析第31-40页
    4.1 复合材料连接方式介绍第31-32页
    4.2 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第32-36页
        4.2.1 机械连接形式及其选择原则第32-33页
        4.2.2 机械连接几何参数的选择第33-34页
        4.2.3 紧固件的选用及对拧紧力矩的要求第34-35页
        4.2.4 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确定第35-36页
    4.3 机械连接强度校核第36-37页
        4.3.1 连接板的强度校核第36-37页
        4.3.2 紧固件的强度校核第37页
    4.4 复合材料干涉连接第37-39页
        4.4.1 复合材料干涉连接的定义及应用第38页
        4.4.2 干涉连接强化机理第38-39页
    4.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5 复合材料干涉连接有限元分析第40-70页
    5.1 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概述第40-42页
        5.1.1 有限元分析方法的产生与发展第40页
        5.1.2 有限单元法的分析步骤第40-42页
    5.2 复合材料模型求解方法第42-46页
        5.2.1 有限元分析软件概述第42-43页
        5.2.2 复合材料层合板问题的求解第43-44页
        5.2.3 复合材料分析的单元选择第44-46页
    5.3 层合板单钉连接应力分析第46-54页
        5.3.1 相关材料参数第46页
        5.3.2 单钉连接有限元模型第46-48页
        5.3.3 层合板铺层选择第48页
        5.3.4 载荷分布及约束第48-49页
        5.3.5 定义接触方式第49-50页
        5.3.6 有限元结果分析第50-54页
    5.4 层合板单排多钉连接应力分析第54-62页
        5.4.1 层合板单排多钉连接载荷分配计算方法第55-57页
        5.4.2 层合板单排多钉连接有限元模型第57页
        5.4.3 层合板单排多钉连接有限元分析结果第57-62页
    5.5 层合板多排多钉连接应力分析第62-69页
        5.5.1 层合板多排多钉连接有限元模型第63-64页
        5.5.2 层合板多排多钉连接有限元分析结果第64-69页
    5.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6 复合材料弹箱应力分析第70-83页
    6.1 复合材料弹箱的冲击作用工况第70-73页
        6.1.1 确定冲击作用载荷的大小第70-72页
        6.1.2 确定冲击作用载荷的位置第72-73页
    6.2 复合材料弹箱有限元模型第73-75页
    6.3 复合材料弹箱有限元分析第75-76页
        6.3.1 载荷及约束添加第75页
        6.3.2 应力计算结果第75-76页
    6.4 弹箱顶部极限受载第76-77页
    6.5 弹箱把手应力分析第77-80页
        6.5.1 弹箱把手有限元模型第77-78页
        6.5.2 静载荷下的应力分析第78-80页
    6.6 弹箱顶部冲击试验与把手试验第80-83页
        6.6.1 冲击试验方法与试验装置第80-81页
        6.6.2 冲击试验的能量计算第81-82页
        6.6.3 试验结果说明第82页
        6.6.4 弹箱把手可靠性试验第82-83页
7 结束语第83-85页
    7.1 本文工作总结第83-84页
    7.2 工作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粘土/炭改性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聚(3-噻吩乙酸)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