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扩频通信干扰消除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0-11页 |
2 卫星扩频通信系统 | 第11-23页 |
2.1 扩频通信系统 | 第11-14页 |
2.1.1 扩频通信概念和物理模型 | 第11-12页 |
2.1.2 扩频通信系统种类 | 第12-13页 |
2.1.3 扩频通信特点 | 第13-14页 |
2.2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 | 第14-15页 |
2.3 扩频伪码 | 第15-17页 |
2.3.1 伪码特点 | 第15页 |
2.3.2 Gold码 | 第15-17页 |
2.4 商用卫星业务信号 | 第17-20页 |
2.4.1 DVB-S2通信特征 | 第17-18页 |
2.4.2 DVB-S2帧结构 | 第18-20页 |
2.5 卫星扩频通信抗干扰分析 | 第20-21页 |
2.5.1 卫星扩频通信干扰类型 | 第20-21页 |
2.5.2 扩频通信系统的处理增益 | 第21页 |
2.5.3 扩频通信系统的干扰容限 | 第21页 |
2.6 基于直接扩频系统干扰消除接收端设计 | 第21-2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强宽带干扰下互相关干扰消除技术 | 第23-46页 |
3.1 传统的卫星扩频信号捕获方法 | 第23-26页 |
3.1.1 相干累加法 | 第23-24页 |
3.1.2 非相干累加法 | 第24-25页 |
3.1.3 算法比较 | 第25-26页 |
3.2 相干累加和非相干累加对互相关干扰的影响 | 第26-30页 |
3.2.1 互相关干扰的影响分析 | 第26-28页 |
3.2.2 两种算法对互相关干扰影响分析和仿真 | 第28-30页 |
3.3 频率选择性消除算法 | 第30-33页 |
3.4 强信号的捕获跟踪 | 第33-41页 |
3.4.1 多模式载波同步 | 第33-37页 |
3.4.2 强信号位同步设计 | 第37-40页 |
3.4.3 DVB-S2帧同步设计 | 第40-41页 |
3.5 强信号的重构分析 | 第41-43页 |
3.5.1 强信号重构 | 第41-42页 |
3.5.2 重构误差分析 | 第42-43页 |
3.6 互相关干扰消除仿真验证 | 第43-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4 卫星扩频通信窄带干扰消除与捕获技术研究 | 第46-63页 |
4.1 频域窄带干扰消除技术 | 第46-51页 |
4.1.1 抗窄带干扰分析 | 第46-47页 |
4.1.2 频域窄带干扰消除技术 | 第47-49页 |
4.1.3 窗函数的应用 | 第49-50页 |
4.1.4 门限设置 | 第50-51页 |
4.2 窄带干扰消除仿真比较分析 | 第51-53页 |
4.3 卫星扩频信号捕获技术 | 第53-62页 |
4.3.1 FFT捕获算法介绍 | 第55-58页 |
4.3.2 捕获方案设计与实现 | 第58-59页 |
4.3.3 大动态变化范围下的捕获设计 | 第59-60页 |
4.3.4 捕获性能仿真分析 | 第60-61页 |
4.3.5 捕获时间估计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接收机硬件设计实现与测试 | 第63-73页 |
5.1 接收机接收硬件电路设计 | 第63-68页 |
5.1.1 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 第63-64页 |
5.1.2 采样时钟模块设计 | 第64-65页 |
5.1.3 接收模块设计 | 第65-67页 |
5.1.4 PCB设计 | 第67-68页 |
5.2 FPGA算法设计 | 第68-69页 |
5.3 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69-72页 |
5.4 小结 | 第72-73页 |
总结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