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0-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一)重点与难点 | 第15-16页 |
(二)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统一战线政策丰富发展的历史条件 | 第17-30页 |
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统一战线政策丰富发展的客观条件 | 第17-20页 |
(一)西北地区传统宗教状况的复杂性 | 第17-18页 |
(二)西北地区西方宗教状况的复杂性 | 第18-20页 |
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统一战线政策丰富发展的主观条件 | 第20-27页 |
(一)土地革命时期党对关于宗教问题的探索 | 第20-23页 |
(二)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宗教思想的不足之处 | 第23-25页 |
(二)抗战时期党对宗教统一战线重要性认识 | 第25-27页 |
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统一战线政策丰富发展的理论渊源 | 第27-30页 |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的宗教认识 | 第27-28页 |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的宗教态度 | 第28-29页 |
(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鲜明的党性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统一战线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30-43页 |
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信仰的统一战线政策 | 第30-33页 |
(一)完善政策法规,保障信仰自由的权利 | 第30-31页 |
(二)解除信仰限制,吸纳宗教界人士参政 | 第31-32页 |
(三)实行民族自治,营造信仰自由的环境 | 第32-33页 |
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土地的统一战线政策 | 第33-36页 |
(一)关于国内传统宗教土地的统一战线政策 | 第33-34页 |
(二)关于少数民族宗教土地的统一战线政策 | 第34-35页 |
(三)关于边区西方教会土地的统一战线政策 | 第35-36页 |
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人士的统一战线政策 | 第36-43页 |
(一)关于国内宗教界人士的统一战线政策 | 第36-39页 |
1.开始注重发挥宗教界上层人士的作用 | 第36-37页 |
2.支持宗教界人士成立全国性抗日团体 | 第37-38页 |
3.指导宗教界人士进行抗日宣传的活动 | 第38-39页 |
(二)关于边区外国传教士的统一战线政策 | 第39-43页 |
1.努力改善对待外国教会和传教士的态度 | 第39-40页 |
2.切实保障外国传教士的合法性传教活动 | 第40-41页 |
3.积极争取外国传教士对中国抗战的同情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统一战线政策的特点 | 第43-50页 |
一、策略运用的灵活性 | 第43-45页 |
(一)联合策略的灵活展开 | 第43页 |
(二)抗日组织的灵活变革 | 第43-44页 |
(三)自治原则的灵活运用 | 第44-45页 |
二、统筹兼顾的全面性 | 第45-47页 |
(一)统筹各方民主权利 | 第45页 |
(二)兼顾各方切实利益 | 第45-46页 |
(三)尊重各方宗教习俗 | 第46-47页 |
三、与时俱进的先进性 | 第47-50页 |
(一)对待宗教态度的与时俱进 | 第47-48页 |
(二)宗教信仰认识的与时俱进 | 第48-49页 |
(三)研究宗教问题的与时俱进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 | 第50-60页 |
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作用 | 第50-54页 |
(一)维护各民族团结推进各领域发展 | 第50-52页 |
(二)增强边区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第52-53页 |
(三)奠定新中国宗教政策的理论基础 | 第53-54页 |
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统一战线政策的当代价值 | 第54-60页 |
(一)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以及民族自治政策不动摇 | 第55-56页 |
(二)坚持将处理宗教问题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 第56-57页 |
(三)坚持正确的宗教政策是扩大统一战线的法宝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