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0-12页 |
(一)关于病因的研究复杂多样 | 第10页 |
(二)伴随问题突出 | 第10-11页 |
(三)多动倾向儿童的系统干预研究较少 | 第11页 |
(四)导师的研究取向以及个人实践的观察和总结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方案 | 第12-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二)研究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一、多动症及多动倾向综述 | 第14-16页 |
(一)多动症及多动倾向的概念 | 第14页 |
(二)多动症及多动倾向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二、多动症及多动倾向的干预综述 | 第16-18页 |
(一)个案干预 | 第16-18页 |
(二)团体干预 | 第18页 |
三、对以往研究的讨论 | 第18-20页 |
(一)关于多动症的研究深入且丰富多样 | 第18-19页 |
(二)对多动倾向儿童及其发展问题缺少关注 | 第19页 |
(三)多动症及多动倾向儿童团体性的干预形式较少 | 第19页 |
(四)在干预的过程中少有系统和成型的一种团体干预方案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小学中低年级多动倾向儿童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0-37页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2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20页 |
二、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一)研究样本 | 第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三、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 第23-37页 |
(一)数据分析 | 第23-30页 |
(二)讨论 | 第30-37页 |
第四章 《多动倾向儿童团体辅导训练方案集》的修订 | 第37-5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3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7页 |
三、方案集修订的理论基础 | 第37-38页 |
四、《多动倾向儿童团体辅导训练方案集》的修订 | 第38-51页 |
(一)方案集总体结构的修订 | 第38-43页 |
(二)方案集进程推进方式的修订 | 第43-44页 |
(三)方案集具体方案的修订 | 第44-50页 |
(四)修订结果与分析 | 第50页 |
(五)结论 | 第50-51页 |
第五章 修订后《多动倾向儿童团体辅导训练方案集》的应用研究 | 第51-7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51页 |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 第5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51页 |
(二)研究工具 | 第51页 |
三、研究样本 | 第51-52页 |
四、实验设计 | 第52页 |
五、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 第52-67页 |
(一)实验过程分析 | 第52-61页 |
(二)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67页 |
六、修订后《多动倾向儿童团体辅导训练方案集》应用效果分析 | 第67-68页 |
(一)干预训练后的效果分析 | 第67-68页 |
(二)两个月后的回访效果分析 | 第68页 |
七.结论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 | 第70-73页 |
一、研究讨论 | 第70页 |
二、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三、研究成果 | 第71页 |
四、研究反思 | 第71-72页 |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2-73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72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 | 第78-93页 |
附录1 家长知情同意书 | 第78-79页 |
附录2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节选) | 第79-80页 |
附录3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问卷)(节选) | 第80-81页 |
附录4 SNAP量表(节选) | 第81-82页 |
附录5 家庭访谈表(节选) | 第82-83页 |
附录6 教师访谈提纲(节选) | 第83-84页 |
附录7 个案症状表现与问题行为记录表(节选) | 第84-85页 |
附录8 行为观察记录表(节选) | 第85-86页 |
附录9 家长专题培训结构 | 第86-87页 |
附录10 教师专题培训结构 | 第87-88页 |
附录11 注意力提升主导训练材料 | 第88-91页 |
附录12 非注意力主导提升训练材料 | 第91-92页 |
附录13 完整一次干预训练方案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