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工控设备扫描相关技术介绍 | 第16-23页 |
2.1 工控设备扫描技术概述 | 第16-20页 |
2.1.1 常用工控设备扫描技术 | 第16-19页 |
2.1.2 常用工控设备扫描工具 | 第19-20页 |
2.2 工控设备操作系统指纹识别技术 | 第20-22页 |
2.2.1 工控设备操作系统指纹识别分类 | 第20-21页 |
2.2.2 工控设备操作系统指纹评分方法 | 第21-22页 |
2.2.3 工控设备操作系统指纹匹配算法 | 第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联网工控设备扫描策略 | 第23-40页 |
3.1 基于改进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的扫描策略 | 第23-27页 |
3.1.1 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 | 第23-25页 |
3.1.2 改进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 | 第25-27页 |
3.2 基于层次探测的联网工控设备扫描策略 | 第27-32页 |
3.2.1 Profinet通信协议简介 | 第28-30页 |
3.2.2 基于层次探测的工控设备网络扫描 | 第30-31页 |
3.2.3 基于NSE脚本的工控设备扫描 | 第31-32页 |
3.3 基于协议栈指纹的工控设备操作系统扫描策略 | 第32-36页 |
3.3.1 协议栈指纹识别技术 | 第33-35页 |
3.3.2 基于SVM的工控设备操作系统识别 | 第35-36页 |
3.4 实验与分析 | 第36-39页 |
3.4.1 改进的动态反馈均衡算法实验与分析 | 第36-37页 |
3.4.2 基于层次探测的扫描策略实验与分析 | 第37-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联网工控设备扫描实现 | 第40-58页 |
4.1 改进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实现 | 第40页 |
4.2 基于层次探测的联网工控设备扫描实现 | 第40-46页 |
4.2.1 网络探测实现 | 第40-41页 |
4.2.2 基于NSE脚本的设备探测实现 | 第41-46页 |
4.3 基于协议栈指纹的设备操作系统扫描实现 | 第46-51页 |
4.3.1 支持向量机概述 | 第46-48页 |
4.3.2 工控设备操作系统扫描实现 | 第48-51页 |
4.4 实验与分析 | 第51-57页 |
4.4.1 基于层次探测的联网工控设备扫描的实验与分析 | 第51-53页 |
4.4.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操作系统分类器的实验与分析 | 第53-56页 |
4.4.3 工控设备操作系统扫描的实验与分析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联网工控设备巡查系统 | 第58-72页 |
5.1 联网工控设备巡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8-63页 |
5.1.1 联网工控设备巡查系统的架构设计 | 第58-59页 |
5.1.2 联网工控设备巡查系统的模块设计 | 第59-61页 |
5.1.3 联网工控设备巡查系统的实现 | 第61-62页 |
5.1.4 联网工控设备巡查系统的部署 | 第62-63页 |
5.2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63-71页 |
5.2.1 测试环境 | 第63-64页 |
5.2.2 测试分析 | 第64-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