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主要字符对照表 | 第8-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4页 |
1.1 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目标 | 第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3 关键词定义 | 第12-14页 |
1.3.1 卒中后抑郁 | 第12页 |
1.3.2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 | 第12-13页 |
1.3.3 康复效果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4-27页 |
2.1 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2.1.1 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现状 | 第14-15页 |
2.1.2 卒中后抑郁对卒中预后的影响 | 第15-16页 |
2.1.3 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 第16-17页 |
2.1.4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 | 第17-18页 |
2.1.5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 | 第18-19页 |
2.1.6 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 第19-22页 |
2.2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2.2.1 网络化认知行为的优势 | 第22页 |
2.2.2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的构成 | 第22-23页 |
2.2.3 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在在精神障碍疾病中的应用 | 第23-27页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7-34页 |
3.1 研究人群及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3.1.1 研究人群及抽样方法 | 第27页 |
3.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27页 |
3.1.3 样本量计算 | 第27-2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8-34页 |
3.2.1 研究设计 | 第28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28-29页 |
3.2.3 具体干预方案 | 第29-32页 |
3.2.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2页 |
3.2.5 质量控制 | 第32页 |
3.2.6 资料分析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结果 | 第34-46页 |
4.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第34-37页 |
4.1.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 | 第34-35页 |
4.1.2 研究对象疾病相关资料 | 第35-36页 |
4.1.3 研究对象干预前抑郁、焦虑以及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情况对比 | 第36-37页 |
4.2 干预后研究对象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 第37-38页 |
4.2.1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抑郁、焦虑情况对比 | 第37-38页 |
4.2.2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各维度情况对比 | 第38页 |
4.3 研究对象抑郁、焦虑得分及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组内对比 | 第38-42页 |
4.3.1 研究对象抑郁、焦虑得分组内对比 | 第38-39页 |
4.3.2 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组内对比 | 第39-42页 |
4.4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抑郁焦虑评分和生活质量各维度趋势图 | 第42-46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6-51页 |
5.1 干预前研究对象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情况的评价 | 第46-47页 |
5.2 干预后研究对象抑郁、焦虑以及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 第47-5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2页 |
第七章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4页 |
附录 A:脑卒中患者一般现况调查表 | 第64-66页 |
附录 B:病人健康问卷-9(PHQ-9) | 第66-67页 |
附录 C: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 | 第67-68页 |
附录 D:SF-36 量表 | 第68-71页 |
附录 E:知情同意书 | 第71-72页 |
附录 F:伦理委员会审查证明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