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3 小结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试验区概况 | 第14-20页 |
2.1 试验材料及试验区概况 | 第14页 |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9页 |
2.2.1 欧李生物学特性和果实性状的研究 | 第14-15页 |
2.2.2 欧李的实生选种 | 第15-16页 |
2.2.3 对欧李栽培技术的研究 | 第16-18页 |
2.2.4 欧李栽培技术总结 | 第18-19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不同品种实生树和嫁接树的生物学特性 | 第20-27页 |
3.1 欧李物候期比较 | 第20-21页 |
3.1.1 不同品种物候期比较 | 第20页 |
3.1.2 不同砧木的嫁接树物候期比较 | 第20-21页 |
3.2 欧李果实发育期的比较 | 第21-22页 |
3.2.1 不同品种果实发育期的比较 | 第21-22页 |
3.2.2 燕山1号嫁接树与实生树果实发育期的比较 | 第22页 |
3.3 欧李花朵性状 | 第22-23页 |
3.3.1 不同品种的花朵性状 | 第22-23页 |
3.3.2 不同砧木嫁接树的花朵性状 | 第23页 |
3.4 新梢生长动态的调查 | 第23-24页 |
3.5 果实生长动态调查 | 第24-25页 |
3.6 嫁接果实与实生果实性状比较 | 第25-27页 |
3.6.1 外部性状的比较 | 第25-26页 |
3.6.2 内部性状的比较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欧李的优系选择 | 第27-32页 |
4.1 选种目标 | 第27页 |
4.2 选种方法 | 第27页 |
4.3 选择结果及比较 | 第27-28页 |
4.4 各优系具体性状 | 第28-32页 |
4.4.1 优系-1 | 第28页 |
4.4.2 优系-2 | 第28-29页 |
4.4.3 优系-3 | 第29页 |
4.4.4 优系-4 | 第29页 |
4.4.5 优系-5 | 第29页 |
4.4.6 优系-6 | 第29页 |
4.4.7 优系-7 | 第29-30页 |
4.4.8 优系-8 | 第30页 |
4.4.9 优系-9 | 第30页 |
4.4.10 优系-10 | 第30页 |
4.4.11 优系-11 | 第30页 |
4.4.12 优系-12 | 第30-31页 |
4.4.13 优系-13 | 第31页 |
4.4.14 优系-14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欧李栽培技术的研究 | 第32-37页 |
5.1 实生欧李栽培技术研究 | 第32-34页 |
5.1.1 土壤管理技术 | 第32页 |
5.1.2 整形技术 | 第32-33页 |
5.1.3 修剪技术 | 第33页 |
5.1.4 病虫害防治技术 | 第33-34页 |
5.1.5 果实采收技术 | 第34页 |
5.2 嫁接欧李栽培技术研究 | 第34-37页 |
5.2.1 整形技术 | 第34-35页 |
5.2.2 更新技术 | 第35页 |
5.2.3 修剪技术 | 第35-36页 |
5.2.4 树体保护技术 | 第36页 |
5.2.5 果实采收技术 | 第36-37页 |
第六章 实生欧李栽培技术规程 | 第37-43页 |
6.1 育苗 | 第37-38页 |
6.1.1 种子繁殖 | 第37页 |
6.1.2 扦插繁殖 | 第37-38页 |
6.2 建园与整地 | 第38页 |
6.3 栽植 | 第38-39页 |
6.3.1 栽植时间 | 第38-39页 |
6.3.2 栽植密度 | 第39页 |
6.3.3 栽植技术 | 第39页 |
6.4 土、肥、水管理 | 第39-40页 |
6.4.1 土壤管理 | 第39页 |
6.4.2 施肥管理 | 第39-40页 |
6.4.3 水分管理 | 第40页 |
6.5 整形与修剪 | 第40-41页 |
6.5.1 整形 | 第40页 |
6.5.2 修剪 | 第40-41页 |
6.6 疏花疏果 | 第41页 |
6.7 病虫害防治 | 第41页 |
6.7.1 病害防治 | 第41页 |
6.7.2 虫害防治 | 第41页 |
6.8 果实采收 | 第41-43页 |
第七章 嫁接欧李栽培技术规程 | 第43-48页 |
7.1 建园 | 第43-44页 |
7.1.1 砧木的选择 | 第43页 |
7.1.2 整地 | 第43-44页 |
7.2 嫁接技术 | 第44页 |
7.2.1 接穗的选择 | 第44页 |
7.2.2 嫁接时间与方法 | 第44页 |
7.2.3 嫁接后的管理 | 第44页 |
7.3 整形修剪 | 第44-45页 |
7.3.1 整形技术 | 第44-45页 |
7.3.2 修剪技术 | 第45页 |
7.4 花果管理 | 第45-46页 |
7.5 土肥水管理 | 第46页 |
7.5.1 土壤管理 | 第46页 |
7.5.2 施肥管理 | 第46页 |
7.5.3 水分管理 | 第46页 |
7.6 病虫害防治 | 第46-47页 |
7.7 果实保护及采收 | 第47-48页 |
7.7.1 果实保护技术 | 第47页 |
7.7.2 果实采收 | 第47-4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8-52页 |
8.1 结论 | 第48-50页 |
8.1.1 生物学特性和果实性状调查 | 第48-49页 |
8.1.2 欧李的实生选种 | 第49页 |
8.1.3 欧李栽培技术的研究 | 第49-50页 |
8.1.4 欧李栽培技术体系 | 第50页 |
8.2 讨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