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的构建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二、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的缘起与特性第12-15页
    (一) 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的历史起源第12-13页
    (二) 民事附带上诉的特性第13-15页
        1. 附带上诉的依附性第13页
        2. 主体的特定性第13页
        3. 目的的对抗性第13页
        4. 审理的合并性第13-14页
        5. 可诉范围的唯一性第14-15页
三、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的理论依据和功能第15-19页
    (一) 设立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的理论依据第15-17页
        1. 平等原则第15页
        2. 诉讼公正第15-16页
        3. 诉讼效率第16-17页
    (二) 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的功能第17-19页
        1. 平衡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实现双方攻防地位的平等第17-18页
        2. 防止滥用上诉权,提高诉讼效率第18页
        3. 确保上诉目的的实现,维护程序的安定性与司法权威第18-19页
四、民事附带上诉的分类与性质之争第19-24页
    (一) 民事附带上诉的分类第19-20页
    (二) 民事附带上诉的性质之争第20-24页
        1. 学说之争第20-23页
        2. 笔者的观点第23-24页
五、我国建立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24-32页
    (一) 建立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的理论争议第24-26页
    (二) 我国建立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的必要性第26-29页
        1. 建立附带上诉制度是改革我国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需要第26-27页
        2. 建立附带上诉制度有利于缓解法院的上诉压力和再审压力第27-28页
        3. 建立附带上诉制度是完善我国民事上诉程序的必然要求第28-29页
    (三) 建立附带上诉制度的可行性第29-32页
        1. 民事诉讼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第29-30页
        2. 诉讼理念的转变第30-31页
        3. 诉讼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第31-32页
六、我国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的构建第32-38页
    (一) 提起附带上诉的前提条件第32-33页
    (二) 附带上诉的主体要件第33-34页
        1. 被上诉人及其权利义务承受人第33页
        2. 第三人第33-34页
        3. 共同诉讼人第34页
        4. 撤回附带上诉的被上诉人不能再提起附带上诉第34页
    (三) 附带上诉的适用范围第34-35页
    (四) 提起附带上诉的期限第35-36页
    (五) 提起附带上诉应当具备上诉利益第36-37页
    (六) 附带上诉的形式要件第37-38页
七、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规范主义语境下的碳关税问题研究
下一篇:机器学习方法在生物序列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