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引言 | 第13-2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4-27页 |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 第27-28页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具杀松材线虫的Bt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 第30-43页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6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31-35页 |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5-3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2.2.1 具杀松材线虫活性的Bt菌株的筛选 | 第36-38页 |
2.2.2 Bt菌株D的分子鉴定结果 | 第38-41页 |
2.3 讨论 | 第41-42页 |
2.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Bt菌株D发酵液对松材线虫的毒力稳定性检测 | 第43-52页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43-44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3.2.1 温度稳定性 | 第45-46页 |
3.2.2 酸碱稳定性 | 第46-47页 |
3.2.3 蛋白酶K稳定性 | 第47页 |
3.2.4 耐储存性 | 第47-49页 |
3.3 讨论 | 第49-51页 |
3.3.1 关于温度稳定性 | 第49-50页 |
3.3.2 关于酸碱稳定性 | 第50页 |
3.3.3 关于蛋白酶K稳定性 | 第50页 |
3.3.4 关于储藏的稳定性 | 第50-51页 |
3.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伊氏杀线真菌与苏云金芽胞杆菌对松材线虫的联合毒力测定 | 第52-64页 |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52-55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52-53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53-5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1页 |
4.2.1 不同处理方式对松材线虫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2 Ev孢子悬浮液与Bt发酵液联合对松材线虫活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3 Ev孢子悬浮液与Bt发酵液联合处理时间对松材线虫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4 温室测定Ev孢子悬浮液与Bt发酵液联合毒力实验 | 第59-61页 |
4.3 讨论 | 第61-63页 |
4.3.1 关于Ev孢子悬浮液与Bt发酵液联合对松材线虫活性的试验 | 第61-62页 |
4.3.2 关于温室测定Ev孢子悬浮液与Bt发酵液联合毒力实验 | 第62-63页 |
4.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4-67页 |
5.1 结论 | 第64页 |
5.2 讨论 | 第64-65页 |
5.3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附录 A | 第75-76页 |
附录 B | 第76-77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