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指状青霉识别特征、侵染途径及防治技术 | 第11-13页 |
1.1.1 指状青霉识别特征 | 第11页 |
1.1.2 指状青霉侵染途径 | 第11页 |
1.1.3 指状青霉防治技术 | 第11-12页 |
1.1.4 芳香类物质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 柠檬醛简介 | 第13页 |
1.3 柠檬醛可能的抑菌机制 | 第13-15页 |
1.3.1 柠檬醛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2 柠檬醛对细胞成份的影响 | 第14页 |
1.3.3 柠檬醛对线粒体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4 柠檬醛对DNA、RNA及蛋白质的影响 | 第15页 |
1.4 线粒体简介 | 第15-16页 |
1.5 抑菌剂对生物线粒体的影响 | 第16-19页 |
1.5.1 抑菌剂对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16页 |
1.5.2 抑菌剂对线粒体呼吸代谢及ATP含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1.5.3 抑菌剂对糖酵解途径的影响 | 第17页 |
1.5.4 抑菌剂对三羧酸循坏途径的影响 | 第17-18页 |
1.5.5 抑菌剂对线粒体活性氧(ROS)的影响 | 第18-19页 |
1.5.6 抑菌剂对线粒体蛋白的影响 | 第19页 |
1.5.7 抑菌剂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19页 |
1.6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柠檬醛对指状青霉线粒体形态及ATP含量的影响 | 第21-30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材料 | 第21-23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2.2.2 供试菌株 | 第21页 |
2.2.3 供试培养基 | 第21-22页 |
2.2.4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2.5 实验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2.2.6 试剂配制 | 第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2.3.1 指状青霉线粒体的提取 | 第23-24页 |
2.3.2 扫描电镜(SEM)观察线粒体表面形态的变化 | 第24页 |
2.3.3 胞内外ATP的提取 | 第24页 |
2.3.4 ATP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 第24-25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2.4.1 线粒体的提取 | 第25页 |
2.4.2 柠檬醛对指状青霉线粒体形态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3 ATP标准曲线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 | 第26-27页 |
2.4.4 柠檬醛对指状青霉胞内ATP含量的影响 | 第27页 |
2.4.5 柠檬醛对指状青霉胞外ATP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28-30页 |
第3章 柠檬醛对指状青霉呼吸代谢的影响 | 第30-36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材料 | 第30-32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3.2.2 供试菌株 | 第30页 |
3.2.3 供试培养基 | 第30-31页 |
3.2.4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3.2.5 实验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3.3.1 不同浓度柠檬醛对指状青霉溶解氧的影响 | 第32页 |
3.3.2 柠檬醛对指状青霉抑制率的影响 | 第32页 |
3.3.3 柠檬醛对指状青霉叠加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3.4.1 不同浓度柠檬醛对指状青霉溶解氧的影响 | 第33页 |
3.4.2 不同浓度柠檬醛对指状青霉抑制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3 不同浓度柠檬醛对指状青霉叠加率的影响 | 第34页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34-36页 |
第4章 柠檬醛对指状青霉糖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坏途径的影响 | 第36-47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材料 | 第36-38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4.2.2 供试菌株 | 第36-37页 |
4.2.3 供试培养基 | 第37页 |
4.2.4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4.2.5 实验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4.4.1 柠檬醛对指状青霉糖酵解途径的影响 | 第38-40页 |
4.4.2 柠檬醛对指状青霉三羧酸循坏途径的影响 | 第40-43页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43-4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5.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5.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页 |
硕士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