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人”培育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人性假设演化 | 第12-24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 第12-19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 第12-15页 |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 第15-19页 |
第二节 人性假设的历史演化 | 第19-24页 |
一、“自然人”的形成 | 第19-20页 |
二、“道德人”的形成 | 第20-21页 |
三、“经济人”的形成 | 第21-22页 |
四、“生态人”的形成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对“经济人”假设的反思 | 第24-32页 |
第一节 人类生存发展的危机 | 第24-27页 |
一、生存环境的恶化 | 第24-25页 |
二、人的单向度发展 | 第25-26页 |
三、社会文明的危机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经济人”的人性缺陷 | 第27-28页 |
一、“经济人”价值观的缺陷 | 第27页 |
二、“经济人”的自利最大化与公共利益的背离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人性假设的生态化转向 | 第28-32页 |
一、时代呼唤生态文明的到来 | 第28-29页 |
二、“生态人”产生的必然性 | 第29-32页 |
第三章 生态文明与“生态人”培育 | 第32-46页 |
第—节 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 第32-34页 |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32-33页 |
二、生态文明的特征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对“生态人”的认识 | 第34-38页 |
一、“生态人”的内涵 | 第34-36页 |
二、“生态人”的特征 | 第36-37页 |
三、“生态人”与生态中心主义的辨析 | 第37-38页 |
第三节 “生态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 第38-42页 |
一、生态型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居于主导地位 | 第38-39页 |
二、绿色企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 第39-40页 |
三、环保NGO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 第40-41页 |
四、公民个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 | 第41-42页 |
第四节 “生态人”培育中面临的问题 | 第42-46页 |
一、生态意识较为薄弱 | 第43页 |
二、生态行为践行度偏低 | 第43-44页 |
三、生态文明制度不完善 | 第44-45页 |
四、生态环保参与氛围缺失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人”培育途径 | 第46-58页 |
第一节 生态教育的内化 | 第46-49页 |
一、加强生态危机教育 | 第46-47页 |
二、强化生态科学教育 | 第47-48页 |
三、推进生态伦理教育 | 第48-49页 |
第二节 生态实践的躬行 | 第49-52页 |
一、形成生态化的生产方式 | 第50页 |
二、推广生态化的生活方式 | 第50-52页 |
第三节 生态文明制度的保障 | 第52-54页 |
一、建立“生态人”培育的激励机制 | 第52-53页 |
二、建立“生态人”培育的法律保障体系 | 第53-54页 |
第四节 社会氛围的熏陶 | 第54-58页 |
一、加强大众传媒的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 | 第54-55页 |
二、充分发挥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榜样示范作用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