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 1.1 制订降损节能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1.2 预期目标 | 第10-12页 | 
| 第2章 郑州供电区网损分析 | 第12-28页 | 
| 2.1 郑州供电区分电压等级网损统计分析 | 第12页 | 
| 2.2 郑州供电区分区域网损统计分析 | 第12-13页 | 
| 2.3 郑州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及实测数据分析 | 第13-15页 | 
| 2.4 代表日电网基本情况 | 第15页 | 
| 2.5 郑州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15-17页 | 
| 2.6 分电压等级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17-26页 | 
| 2.6.1 郑州市220千伏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17-18页 | 
| 2.6.2 郑州市110千伏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18-22页 | 
| 2.6.3 郑州市35千伏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22-26页 | 
| 2.7 理论线损与统计线损的对比分析 | 第26-28页 | 
| 第3章 线损管理模式的优化规划 | 第28-39页 | 
| 3.1 郑州供电公司管理线损现状 | 第28-29页 | 
| 3.2 线损管理组织架构优化研究 | 第29-30页 | 
| 3.3 管理降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特征 | 第30-31页 | 
| 3.3.1 指导思想 | 第30页 | 
| 3.3.2 基本内涵 | 第30页 | 
| 3.3.3 主要特征 | 第30-31页 | 
| 3.4 专线用户电能计量分析 | 第31-32页 | 
| 3.4.1 专线用户电量 | 第31-32页 | 
| 3.4.2 专线用户电量数据分析 | 第32页 | 
| 3.5 电能表抄表模式 | 第32-36页 | 
| 3.5.1 当前主要抄表模式 | 第33页 | 
| 3.5.2 主要的计量设备 | 第33-35页 | 
| 3.5.3 电量采集系统运行及覆盖情况 | 第35-36页 | 
| 3.6 窃电现象对线路损耗的影响 | 第36-38页 | 
| 3.6.1 窃电现象的基本特征 | 第36-37页 | 
| 3.6.2 主要窃电技术及手段 | 第37-38页 | 
| 3.7 反窃电对降损的贡献 | 第38-39页 | 
| 第4章 电网无功电源的最优配置的研究 | 第39-51页 | 
| 4.1 无功功率平衡分析 | 第39-41页 | 
| 4.1.1 无功电源 | 第40页 | 
| 4.1.2 无功负荷 | 第40页 | 
| 4.1.3 无功损耗 | 第40-41页 | 
| 4.1.4 无功功率平衡 | 第41页 | 
| 4.2 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配置 | 第41-42页 | 
| 4.3 中压配电网无功补偿配置 | 第42页 | 
| 4.4 无功补偿方案校验计算 | 第42-43页 | 
| 4.4.1 高压配电网运行方式 | 第42-43页 | 
| 4.5 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方案校核计算 | 第43-45页 | 
| 4.5.1 计算条件 | 第43页 | 
| 4.5.2 潮流计算 | 第43-44页 | 
| 4.5.3 无功优化计算 | 第44-45页 | 
| 4.6 降损节能规划中无功补偿建设项目与投资效益分析 | 第45-49页 | 
| 4.6.1 无功补偿建设项目 | 第45页 | 
| 4.6.2 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规划建设项目 | 第45-48页 | 
| 4.6.3 中压配电网无功补偿规划建设项目 | 第48-49页 | 
| 4.7 投资及效益分析 | 第49-51页 | 
| 第5章 电力设备及电网的降损节能措施 | 第51-56页 | 
| 5.1 高耗能设备的更新换代 | 第51页 | 
| 5.2 以网损最小为目标的经济运行方式 | 第51-56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