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副猪嗜血杆菌HbpA蛋白功能及其致病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概况第8-11页
        1.1.1 副猪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血清型第8-9页
        1.1.2 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特点第9页
        1.1.3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机制第9-10页
        1.1.4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第10页
        1.1.5 诊断与防治第10-11页
    1.2 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第11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2-24页
    2.1 试验材料第12-14页
        2.1.1 菌株、质粒、感受态细胞第12页
        2.1.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12页
        2.1.3 主要试剂第12-14页
        2.1.4 主要试验仪器及设备第14页
    2.2 HbpA蛋白的筛选鉴定和生物学功能预测第14-15页
        2.2.1 HbpA蛋白的筛选和鉴定第14页
        2.2.2 HbpA蛋白生物学功能预测第14-15页
    2.3 HbpA蛋白的诱导表达第15-16页
        2.3.1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第15页
        2.3.2 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bpA的构建及测序第15页
        2.3.3 重组HbpA蛋白的诱导表达第15-16页
    2.4 用验证重组HbpA蛋白是否具有免疫原性第16页
    2.5 大量纯化HbpA蛋白第16-17页
        2.5.1 HbpA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及最佳漂洗和洗脱浓度的选择第16-17页
        2.5.2 以优化好的试验条件使用Ni柱大量纯化HbpA蛋白第17页
    2.6 血红素(Heme)结合卸载凝胶试验第17页
    2.7 利用IEM技术对HbpA蛋白和猪血红素结合位点进行亚细胞定位第17-18页
    2.8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验证HPS在猪体内是否表达HbpA蛋白第18-19页
    2.9 HPS在补充多种Fe离子的情况下迅速恢复生长第19页
    2.10 HbpA抗体体外杀菌试验第19-20页
    2.11 RT-PCR验证不同培养条件下HbpA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第20-24页
        2.11.1 qPCR标准品的制备第20页
        2.11.2 血清5型HPS总RNA的提取第20-21页
        2.11.3 RNA浓度、纯度和完整性检测第21页
        2.11.4 反转录第21-22页
        2.11.5 TaqMan qPCR第22-24页
3 结果第24-36页
    3.1 HbpA蛋白的筛选鉴定和生物学功能预测第24-25页
        3.1.1 HbpA蛋白的筛选鉴定第24页
        3.1.2 HbpA蛋白生物学功能预测第24-25页
    3.2 HbpA蛋白的诱导表达第25-26页
        3.2.1 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bpA的构建及测序第25页
        3.2.2 重组HbpA蛋白的诱导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第25-26页
    3.3 大量纯化HbpA蛋白第26-28页
        3.3.1 HbpA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及最佳漂洗和洗脱浓度的选择第26-27页
        3.3.2 以优化好的试验条件大量纯化HbpA蛋白第27-28页
    3.4 血红素(Heme)结合卸载凝胶试验第28页
    3.5 利用IEM技术对HbpA蛋白和猪血红素结合位点进行亚细胞定位第28-29页
    3.6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验证HPS在猪体内是否表达HbpA蛋白第29页
    3.7 HPS在补充多种Fe离子的情况下能迅速恢复生长第29-31页
    3.8 HbpA抗体体外杀菌试验第31-32页
    3.9 RT-PCR验证不同培养条件下HbpA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第32-36页
        3.9.1 qPCR标准品的制备及质粒pMD~(TM)18T-HbpA浓度和拷贝数的计算第32页
        3.9.2 RNA浓度、纯度和完整性检测第32-33页
        3.9.3 TapMan qPCR第33-36页
4 讨论第36-39页
    4.1 HbpA蛋白研究的必要性第36页
    4.2 HPS的致病机理第36-37页
    4.3 对HbpA蛋白和猪血红素结合位点进行亚细胞定位方法的选择第37-38页
    4.4 Native-PAGE方法验证HbpA蛋白能否与Heme结合及其原因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7-48页
致谢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层采样全过程月壤样品层理保持特性分析
下一篇:Blcap和Nnat在小鼠发育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