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微重力生物学效应研究 | 第11-18页 |
·微重力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微重力生物学效应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应用斑马鱼进行微重力生物学研究的优势及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18-25页 |
·蛋白质组学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19页 |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 第19-22页 |
·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 | 第19-20页 |
·质谱技术 | 第20-21页 |
·蛋白质芯片技术 | 第21-22页 |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技术 | 第22页 |
·蛋白质非凝胶技术 | 第22页 |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 | 第22-24页 |
·斑马鱼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9页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斑马鱼实验材料 | 第27页 |
·主要试剂及酶 | 第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9页 |
·常用试剂及配方 | 第28-29页 |
·不同发育时期斑马鱼胚胎的模拟微重力处理 | 第29-30页 |
·斑马鱼胚胎蛋白质的提取及浓度测定 | 第30-31页 |
·斑马鱼胚胎蛋白质的纯化及浓度测定 | 第31页 |
·蛋白质双向电泳检测 | 第31-33页 |
·MALDI-TOF/TOF-MS质谱鉴定 | 第33页 |
·relative quantitative-PCR探针及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3-34页 |
·单枚斑马鱼胚胎总R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35页 |
·RNA浓度测定 | 第35-36页 |
·DNAase处理 | 第36页 |
·斑马鱼胚胎RNA反转录实验 | 第36-37页 |
·relative quantitative-PCR检测体系的优化 | 第37-38页 |
·目标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38-39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9-71页 |
·模拟微重力处理条件的确立 | 第39页 |
·斑马鱼胚胎蛋白质的提取及浓度测定 | 第39-41页 |
·斑马鱼胚胎蛋白质的纯化及浓度测定 | 第41-42页 |
·蛋白质双向电泳凝胶图谱及PDquest软件分析 | 第42-47页 |
·MALDI-TOF/TOF-MS质谱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47-50页 |
·单枚斑马鱼胚胎总RNA的提取及浓度测定 | 第50-51页 |
·relative quantitative-PCR检测体系优化结果 | 第51-57页 |
·relative quantitative-PCR检测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57-69页 |
·Actin Cytoplasmic2(Bectin2)的mRNA表达水平 | 第57-59页 |
·Tropomyosin 4(Tpm4)的mRNA表达水平 | 第59-62页 |
·Creatine kinase muscle B(CKM3)的mRNA表达水平 | 第62-64页 |
·Centrosomal protein 135KD(Cepl35)的mRNA表达水平 | 第64-67页 |
·p53的mRNA表达水平 | 第67-69页 |
·relative quantitative-PCR技术的相关注意事项 | 第69-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1 结论 | 第71页 |
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 质谱分析图 | 第7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