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9页 |
·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简介 | 第9-10页 |
·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 | 第10-23页 |
·聚合物电解质的分类 | 第10-14页 |
·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机理 | 第14-15页 |
·聚合物电解质的特点 | 第15-16页 |
·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要求与表征 | 第16-23页 |
·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离子传输特性的途径 | 第23-27页 |
·聚合物基体的选择 | 第23-24页 |
·锂盐的选择 | 第24-25页 |
·增塑剂的选择 | 第25-26页 |
·无机纳米粒子的选择 | 第26-27页 |
·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与展望 | 第27页 |
·论文工作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29-34页 |
·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电解质膜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 | 第30-31页 |
·电解质膜的制备 | 第30页 |
·模拟电池的组装 | 第30-31页 |
·纽扣电池的组装 | 第31页 |
·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的测定 | 第31页 |
·迁移数的测定 | 第31-32页 |
·电化学稳定窗口测试 | 第32页 |
·热稳定性测试 | 第32-33页 |
·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测试与凝胶渗透色谱测试(GPC) | 第33-34页 |
第3章 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 | 第34-42页 |
引言 | 第34页 |
·共聚物基体的合成 | 第34-37页 |
·选择根据 | 第34-35页 |
·实验药品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合成共聚物 | 第35-37页 |
·磺酸锂盐的合成 | 第37页 |
·增塑剂STEO的合成 | 第37-38页 |
·合成增塑剂 | 第37页 |
·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共聚物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增塑剂结构分析 | 第39-42页 |
第4章 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2-60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9页 |
·PEO+磺酸锂盐体系中锂盐含量的选择 | 第44-45页 |
·PEO与磺酸锂盐的电解质体系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 第45-50页 |
·含不同增塑剂的PEO_(16)+LiClO_4体系电、热学性能研究 | 第50-55页 |
·不同锂盐的PEO_(16)+STEO体系的电、热性能研究 | 第55-58页 |
·PEO_(16)+LiSAEO+20%STEO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体系电化学稳定窗口测定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新型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0-65页 |
引言 | 第60-61页 |
·实验部分 | 第6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1-64页 |
·电导率测定 | 第61-62页 |
·DSC分析 | 第62页 |
·迁移数测定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