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仪式化:重构艺术的神圣性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一)选题来源 | 第8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 (三)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一、审美仪式的界定及阐释 | 第13-20页 |
| (一)仪式的溯源及阐释 | 第13-15页 |
| (二)仪式化的阐释 | 第15-16页 |
| (三)审美仪式化的阐释 | 第16-20页 |
| 二、审美仪式化的特征 | 第20-25页 |
| (一)生发膜拜的神圣性 | 第20-21页 |
| (二)拓展时空的弥散性 | 第21-22页 |
| (三)意蕴丰富的象征性 | 第22-23页 |
| (四)渲染氛围的集体性 | 第23页 |
| (五)序列过程的程序性 | 第23-25页 |
| 三、审美仪式化的功能作用 | 第25-31页 |
| (一)意识形态规制与审美教化 | 第25-27页 |
| (二)审美认同与群体凝聚 | 第27-28页 |
| (三)召唤神圣与表达敬畏 | 第28-29页 |
| (四)情感慰藉与心理补偿 | 第29-31页 |
| 四、艺术、审美与仪式三者的关系 | 第31-35页 |
| (一)艺术与仪式 | 第31-32页 |
| (二)审美与仪式 | 第32-33页 |
| (三)三者关系的文化阐释 | 第33-35页 |
| 五、审美仪式化的现实意义 | 第35-42页 |
| (一)从审美泛化走向审美仪式化 | 第35-39页 |
| (二)审美精神的复归 | 第39-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