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丹东市耕地质量评价与空间分异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1.4.1 耕地质量的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1.4.2 耕地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5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6-1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8-21页 |
2.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8-19页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9-21页 |
3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21-31页 |
3.1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21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21页 |
3.1.2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1-31页 |
3.2.1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 第21-29页 |
3.2.2 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方法 | 第29-3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1-53页 |
4.1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 | 第31-47页 |
4.1.1 耕地自然质量等别分析 | 第31-37页 |
4.1.2 耕地利用等别分析 | 第37-42页 |
4.1.3 耕地经济等别分析 | 第42-47页 |
4.2 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特征 | 第47-53页 |
4.2.1 耕地质量全局自相关特征 | 第47-49页 |
4.2.2 耕地质量局部自相关特征 | 第49-53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3-5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5.2 耕地管理建议 | 第54-56页 |
6 创新与不足 | 第56-57页 |
6.1 创新之处 | 第56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