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不可抗力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1-16页 |
(一) 不可抗力的起源---罗马法 | 第11页 |
(二) 不可抗力的大陆法系立法 | 第11-13页 |
(三) 不可抗力的英美法系立法 | 第13-14页 |
(四) 不可抗力的国际法规定 | 第14-16页 |
二、不可抗力的内涵剖析 | 第16-28页 |
(一) 不可抗力的定义 | 第16-17页 |
(二) 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 | 第17-19页 |
1、不可抗力的客观要件 | 第17-18页 |
2、不可抗力的主观要件 | 第18-19页 |
3、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关系 | 第19页 |
(三) 不可抗力的范围 | 第19-23页 |
(四) 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23-25页 |
(五) 不可抗力的法律性质 | 第25-26页 |
(六) 不可抗力与不可抗力免责 | 第26-28页 |
三、合同法上不可抗力免责的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一) 偶然事件由被击中者承担 | 第28页 |
(二) 过错责任原则 | 第28-29页 |
(三) 因果关系说 | 第29页 |
(四) 利益共同体说 | 第29-30页 |
(五) 公平原则说 | 第30-31页 |
四、合同法上不可抗力免责的法律效力 | 第31-36页 |
(一) 不可抗力致使合同完全履行不能 | 第32-33页 |
(二) 不可抗力致使合同部分履行不能 | 第33-34页 |
(三) 不可抗力致使合同迟延履行 | 第34-36页 |
五、不可抗力合同条款的法律分析 | 第36-39页 |
(一) 不可抗力条款的性质 | 第36-37页 |
(二) 不可抗力条款的作用 | 第37页 |
(三) 不可抗力条款的设立方式 | 第37-39页 |
六、我国合同法上不可抗力制度的评价 | 第39-43页 |
(一) 我国合同法上关于不可抗力的规定 | 第39页 |
(二) 《合同法》不可抗力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 第39-40页 |
1、不可抗力免责符合国际趋势 | 第39-40页 |
2、迟延履行不免责能督促债务履行 | 第40页 |
3、规定不可抗力的通知和证明义务 | 第40页 |
(三) 《合同法》上不可抗力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1、《合同法》第97条和第117条内容有矛盾 | 第40-41页 |
2、对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没有做出具体规定 | 第41页 |
3、未规定不可抗力条款 | 第41-43页 |
七、我国合同法上不可抗力制度的完善 | 第43-46页 |
(一) 赋予当事人以约定不可抗力条款的权利 | 第43页 |
(二) 《合同法》第117条的修改 | 第43-44页 |
(三) 《合同法》第118条的修改 | 第44-45页 |
(四) 确立情事变更制度以区分于不可抗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