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社会地位的概念隐喻及其映射双向性--来自上下和大小的证据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第8-33页
    1.1 概念隐喻第9-23页
        1.1.1 概念隐喻的定义第9-11页
        1.1.2 概念隐喻的理论第11-12页
        1.1.3 概念隐喻的产生机制第12-13页
        1.1.4 概念隐喻的类型及其研究第13-21页
        1.1.5 概念隐喻中的双向映射性第21-23页
    1.2 社会地位第23-29页
        1.2.1 社会地位的定义第23-24页
        1.2.2 社会地位的理论第24-25页
        1.2.3 社会地位的相关研究第25-28页
        1.2.4 社会地位的概念隐喻研究第28-29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29-33页
        1.3.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第30-31页
        1.3.2 研究的意义第31-32页
        1.3.3 实验范式的阐述第32-33页
2 实验研究第33-48页
    2.1 前期准备第33-34页
        2.1.1 社会地位属性词的筛选和确定第33页
        2.1.2 信封选择偏好的差异性检验第33-34页
    2.2 研究一社会地位的上下和大小的单向映射性检验第34-43页
        2.2.1 实验1社会地位与上下方位的单向映射性的研究第34-39页
        2.2.2 实验2社会地位与空间大小的单向映射性的研究第39-43页
    2.3 研究二社会地位的上下和大小的双向映射性检验第43-48页
        2.3.1 实验3社会地位与上下方位的双向映射性的研究第43-45页
        2.3.2 实验4社会地位与空间大小的双向映射性的研究第45-48页
3 讨论部分第48-56页
    3.1 研究一的讨论第48-52页
        3.1.1 实验1社会地位与上下方位的单向映射性的讨论第48-50页
        3.1.2 实验2社会地位与空间大小的单向映射性的讨论第50-52页
    3.2 研究二的讨论第52-54页
        3.2.1 实验3社会地位与上下方位的双向映射性的讨论第52-53页
        3.2.2 实验4社会地位与空间大小的双向映射性的讨论第53-54页
    3.3 总讨论第54-55页
    3.4 不足和展望第55-56页
4 结论第56-57页
附录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纽带式、桥梁式社会资本与孤独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下一篇:当代女性生育动机及其影响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