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频率限制器对云南电网频率特性的影响及调频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2页 |
| 1.2.1 直流调制的应用研究 | 第10-11页 |
| 1.2.2 异步联网后云南电网的频率特性研究 | 第11-12页 |
| 1.2.3 现有研究工作的不足 | 第12页 |
| 1.3 本文工作安排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云南电网的调频特性概述及建模分析 | 第14-26页 |
| 2.1 异步前后云南电网调频特性的变化 | 第14-19页 |
| 2.1.1 云南电网自身特性的凸显 | 第14-15页 |
| 2.1.2 频率控制结构的变化 | 第15-19页 |
| 2.2 系统频率特性分析模型 | 第19-24页 |
| 2.2.1 系统频率特性分析模型 | 第19-21页 |
| 2.2.2 直流FLC的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 2.2.3 水轮机及其调速闭环系统模型 | 第23-24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FLC对云南电网频率特性的影响 | 第26-40页 |
| 3.1 FLC对静态频率特性的影响特征分析 | 第26-31页 |
| 3.1.1 频率响应特性β的性质 | 第26页 |
| 3.1.2 频率响应特性β的计算 | 第26-28页 |
| 3.1.3 FLC对二次调频的影响 | 第28-29页 |
| 3.1.4 云南电网的频率响应特性分析 | 第29-31页 |
| 3.2 FLC对暂态频率特性的影响特征分析 | 第31-39页 |
| 3.2.1 FLC快速调节对频率峰值的抑制作用 | 第31-32页 |
| 3.2.2 FLC复归环节对频率偏差的钳制作用 | 第32页 |
| 3.2.3 FLC与一次调频的协调配合关系 | 第32-33页 |
| 3.2.4 FLC对暂态扰动功率分配原则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2.5 案例分析 | 第34-39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云南电网调频策略优化研究 | 第40-53页 |
| 4.1 频率控制标准 | 第40-41页 |
| 4.1.1 暂态频率偏移限值 | 第40页 |
| 4.1.2 暂态稳定频率要求 | 第40-41页 |
| 4.1.3 故障扰动恢复时间 | 第41页 |
| 4.2 FLC调频策略设计 | 第41-45页 |
| 4.2.1 FLC备用容量安排 | 第41-43页 |
| 4.2.2 FLC死区设置 | 第43-44页 |
| 4.2.3 多回直流FLC间的死区协调配合策略 | 第44-45页 |
| 4.3 调速器参数优化 | 第45-50页 |
| 4.3.1 调速器参数优化模型 | 第45-46页 |
| 4.3.2 基于特征值灵敏度的优化方法 | 第46-48页 |
| 4.3.3 参数优化后机组响应特性对比 | 第48-50页 |
| 4.4 AGC两级调度主站协调配合策略 | 第50-51页 |
| 4.5 实际运行效果 | 第51-52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 5.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附录1 | 第59-61页 |
| 附录2 | 第61-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附件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