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铜纳米团簇 | 第9-12页 |
1.2.1 铜纳米团簇的合成 | 第9-10页 |
1.2.2 铜纳米团簇的性质 | 第10-11页 |
1.2.3 铜纳米团簇的应用 | 第11-12页 |
1.3 配体保护的铜纳米团簇 | 第12-14页 |
1.3.1 无机分子吸附的铜纳米团簇 | 第12-13页 |
1.3.2 配体保护的铜纳米团簇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2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 第16-23页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2.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7-21页 |
2.2.1 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思路(从头算算法) | 第17-19页 |
2.2.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9-21页 |
2.3 分子前线轨道以及FuKui指数 | 第21-22页 |
2.4 配位数 | 第22-23页 |
3 模型的建立与DFT计算 | 第23-30页 |
3.1 半胱氨酸配体 | 第23-24页 |
3.2 构建纯的Cu团簇结构模型并优化 | 第24-25页 |
3.3 构建Cys-Cu团簇结构模型并优化 | 第25-28页 |
3.4 构建Cys-Ag_3-Cys团簇结构模型并优化 | 第28-30页 |
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0-40页 |
4.1 Cu_n(n=3-10)团簇结构演化规律 | 第30-31页 |
4.2 Cys-Cu团簇结构演化规律 | 第31-32页 |
4.3 FuKui指数的计算 | 第32-33页 |
4.4 Cys配体对团簇的调制作用 | 第33-37页 |
4.5 (Cys-Ag_3-Cys)_n团簇的差分(净)电荷分布 | 第37-39页 |
4.6 小结 | 第39-40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