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第10-32页 |
第一章 《内经》“顺势而治”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后世发展 | 第10-26页 |
1 “顺势而治”概述 | 第10-13页 |
1.1 “顺势而治”的哲学起源 | 第10-12页 |
1.2 “顺势而治”的内涵 | 第12-13页 |
2 《内经》“顺势而治”思想的整理 | 第13-21页 |
2.1 顺应天地阴阳消长之势 | 第13-15页 |
2.2 顺应机体阴阳消长之势 | 第15-18页 |
2.3 顺应正邪消长之势 | 第18-21页 |
3 《内经》“顺势而治”思想的后世运用与发展 | 第21-24页 |
4 以《内经》“顺势而治”思想治疗疾病的机理与特色 | 第24-26页 |
5 小结 | 第26页 |
第二章 《内经》“顺势而治”思想在高脂血症防治中的应用 | 第26-32页 |
1 高脂血症概述 | 第26-28页 |
2 以《内经》“顺势而治”思想防治高脂血症的研究思路 | 第28-30页 |
3 降脂效方的组方依据 | 第30-32页 |
第二部分 | 第32-68页 |
第一章 降脂效方对TritonWR-1339致内源性急性HLP小鼠的药效学研究 | 第32-43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32-33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3-43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2.1.1 受试药品制备 | 第33页 |
2.1.2 动物分组与处理 | 第33-34页 |
2.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 第34页 |
2.1.4 数据分析 | 第3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3页 |
2.2.1 对内源性急性HLP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34-35页 |
2.2.2 对内源性急性HLP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 第35-36页 |
2.2.3 对内源性急性HLP小鼠血清TC、TG、HDL-C、LDL-C的影响 | 第36-38页 |
2.2.4 对内源性急性HLP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 | 第38-39页 |
2.2.5 对内源性急性HLP小鼠血清Glu的影响 | 第39-41页 |
2.2.6 对内源性急性HLP小鼠肝脏病变的影响 | 第41-43页 |
3 小结 | 第43页 |
第二章 降脂效方对蛋黄乳剂致外源性急性HLP小鼠的药效学研究 | 第43-55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43-44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4-54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2.1.1 造模药品制备 | 第44页 |
2.1.2 受试药品制备 | 第44-45页 |
2.1.3 动物分组与处理 | 第45页 |
2.1.4 评价指标及方法 | 第45-46页 |
2.1.5 数据分析 | 第4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4页 |
2.2.1 对外源性急性HLP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46-47页 |
2.2.2 对外源性急性HLP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2.2.3 对外源性急性HLP小鼠血清TC、TG、HDL-C、LDL-C的影响 | 第48-50页 |
2.2.4 对外源性急性HLP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 | 第50-51页 |
2.2.5 对外源性急性HLP小鼠血清Glu的影响 | 第51-52页 |
2.2.6 对外源性急性HLP小鼠肝脏病变的影响 | 第52-54页 |
3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降脂效方对脂肪乳剂致外源性慢性HLP小鼠的药效学研究 | 第55-68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55-56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56-66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2.1.1 造模药品制备 | 第56页 |
2.1.2 受试药品制备 | 第56-57页 |
2.1.3 动物分组与处理 | 第57页 |
2.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 第57-58页 |
2.1.4 数据分析 | 第5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6页 |
2.2.1 对外源性慢性HLP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58-59页 |
2.2.2 对外源性慢性HLP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 第59-60页 |
2.2.3 对外源性慢性HLP小鼠血清TC、TG、HDL-C、LDL-C的影响 | 第60-62页 |
2.2.4 对外源性慢性HLP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 | 第62-63页 |
2.2.5 对外源性慢性HLP小鼠血清Glu的影响 | 第63-64页 |
2.2.6 对外源性慢性HLP小鼠肝脏病变的影响 | 第64-66页 |
3 小结 | 第66-68页 |
讨论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创新点 | 第72-74页 |
后续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附件一:综述 | 第80-90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