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红外热成像特征提取方法学探讨及实验验证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 1. 红外热成像技术 | 第11-12页 |
| 1.1 体温生理与红外辐射 | 第11-12页 |
| 1.2 红外热成像技术概述 | 第12页 |
| 2.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现况 | 第12-18页 |
| 2.1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西医学的应用 | 第13-15页 |
| 2.2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应用 | 第15-18页 |
| 3. 中医体质学与红外热成像 | 第18-22页 |
| 3.1 中医体质学概述 | 第18页 |
| 3.2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体质学的应用现况 | 第18-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 前言 | 第26-27页 |
| 第二部分 方法学探讨 | 第27-55页 |
| 1. 体质红外热成像图分区与定位方法 | 第27-31页 |
| 1.1 原理与概念 | 第27页 |
| 1.2 研究现况与存在问题分析 | 第27-29页 |
| 1.3 解决方案 | 第29-31页 |
| 2. 体质红外热成像特征的提取方法 | 第31-47页 |
| 2.1 原理与概念 | 第31页 |
| 2.2 研究现况与存在问题分析 | 第31-32页 |
| 2.3 解决方案 | 第32-47页 |
| 3. 体质红外热成像研究分析云平台的建立 | 第47-52页 |
| 3.1 建立分析平台的必要性 | 第47-49页 |
| 3.2 体质辨识数据库的研发现况 | 第49页 |
| 3.3 解决方案 | 第49-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第三部分 实验验证研究 | 第55-68页 |
| 前言 | 第55页 |
| 1. 研究方法 | 第55-56页 |
| 1.1 研究对象来源及分组 | 第55-56页 |
| 1.2 纳入标准 | 第56页 |
| 1.3 排除标准 | 第56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56-59页 |
| 2.1 实验步骤 | 第56-57页 |
| 2.2 实验工具 | 第57页 |
| 2.3 受试者须知 | 第57页 |
| 2.4 采图须知 | 第57-59页 |
| 2.5 数据分析 | 第59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59-63页 |
|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分析 | 第59-60页 |
| 3.2 体质红外热成像图的特征 | 第60-63页 |
| 4. 讨论 | 第63-66页 |
| 4.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的讨论 | 第63页 |
| 4.2 体质红外热成像特征敏感区域提取方法的讨论 | 第63-66页 |
| 4.3 不同体质红外热成像差异性特征的讨论 | 第66页 |
| 5.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 结语 | 第68-70页 |
| 1.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 2. 创新点 | 第69页 |
| 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69-70页 |
| 附录 | 第70-84页 |
| 附录1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 第70-75页 |
| 附录2 中医体质量表(成年人) | 第75-80页 |
|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 第80-81页 |
| 附录4 一般情况表 | 第81-84页 |
| 致谢 | 第84-86页 |
| 个人简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