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昆嵛林蛙生物地理学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1.1 我国林蛙属研究现状第14-20页
        1.1.1 形态学研究进展第15-16页
        1.1.2 细胞学研究进展第16-18页
        1.1.3 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第18-20页
    1.2 生物地理学研究第20-21页
        1.2.1 生物地理学第20-21页
        1.2.2 环渤海地区的地质演变第21页
    1.3 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1-23页
        1.3.1 DNA条形码第21-22页
        1.3.2 RAPD分子标记第22页
        1.3.3 微卫星第22页
        1.3.4 单核苷酸多态性第22-23页
        1.3.5 线粒体基因组第23页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3-25页
第2章 昆嵛林蛙的生物地理学研究第25-31页
    2.1 研究材料第25-26页
    2.2 研究方法第26-2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7-30页
        2.3.1 目的基因序列分析第27页
        2.3.2 昆嵛林蛙的系统发育地位第27-29页
        2.3.3 15种林蛙的遗传距离第29-30页
    2.4 讨论第30-31页
第3章 昆嵛林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第31-40页
    3.1 研究材料第31页
    3.2 研究方法第31-32页
        3.2.1 DNA提取与扩增第31-32页
        3.2.2 3个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第3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2-38页
        3.3.1 昆嵛林蛙目的基因的序列信息第32-33页
        3.3.2 昆嵛林蛙3个基因片段的SNP特征分析第33页
        3.3.3 基于3种基因序列的昆嵛林蛙遗传多样性第33-34页
        3.3.4 昆嵛林蛙样本的遗传距离第34-36页
        3.3.5 基于目的基因的昆嵛林蛙系统发育关系第36-38页
    3.4 讨论第38-40页
第4章 昆嵛林蛙的环境生物学研究第40-53页
    4.1 急性毒性实验第40-48页
        4.1.1 实验材料第40-42页
            4.1.1.1 实验药品第40-42页
            4.1.1.2 实验对象第42页
        4.1.2 实验方法第42-43页
            4.1.2.1 预实验第42页
            4.1.2.2 正式实验第42-43页
            4.1.2.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3页
        4.1.3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4.1.3.1 实验结果第43-46页
            4.1.3.2 分析第46-48页
    4.2 慢性毒性实验第48-51页
        4.2.1 实验材料第48页
        4.2.2 实验方法第48-49页
        4.2.3 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4.2.3.1 实验结果第49-51页
            4.2.3.2 结果分析第51页
    4.3 讨论第51-53页
第5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第53-55页
    5.1 结论第53-54页
    5.2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4页
附录A 实验中涉及到的一些试剂及主要实验仪器等介绍第64-65页
附录B第65-68页
    1.基因组DNA的提取第65页
    2.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步骤第65-68页
作者简历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雾霾预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SnWO4/g-C3N4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