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层状陶瓷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层状氧化铝(Al_2O_3)陶瓷 | 第10-11页 |
1.2.2 层状碳化硅(SiC)陶瓷 | 第11-12页 |
1.2.3 层状碳化锆(ZrC)陶瓷 | 第12页 |
1.2.4 层状碳化铪(HfC)陶瓷 | 第12页 |
1.2.5 层状氮化硅(Si3N4)陶瓷 | 第12-13页 |
1.3 层状ZrB_2-SiC陶瓷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1 引入弱界面层 | 第13页 |
1.3.2 调节原料配比 | 第13-14页 |
1.3.3 引入相变成分 | 第14页 |
1.4 层状ZrB_2-SiC陶瓷的成型工艺 | 第14-16页 |
1.4.1 粉体铺放成型 | 第14-15页 |
1.4.2 轧膜成型 | 第15页 |
1.4.3 流延成型 | 第15-16页 |
1.5 ZrB_2基超高温陶瓷的烧结工艺 | 第16-18页 |
1.5.1 无压烧结 | 第16页 |
1.5.2 热压烧结 | 第16-17页 |
1.5.3 放电等离子烧结 | 第17-18页 |
1.6 层状陶瓷的增强和韧化机理 | 第18-20页 |
1.6.1 层内部强化机制 | 第18-19页 |
1.6.2 层间强化机制 | 第19-20页 |
1.7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0-21页 |
1.7.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7.2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实验方法 | 第21-29页 |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21-22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1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2.2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2-24页 |
2.2.1 基体层流延片的制备 | 第22页 |
2.2.2 界面层流延片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3 成型 | 第23页 |
2.2.4 脱脂 | 第23页 |
2.2.5 烧结 | 第23-24页 |
2.3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 第24-29页 |
2.3.1 微观结构分析和材料成分分析 | 第24页 |
2.3.2 密度的测试 | 第24页 |
2.3.3 硬度的测试 | 第24-25页 |
2.3.4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5-27页 |
2.3.5 抗氧化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2.3.6 高温弯曲强度测试 | 第28页 |
2.3.7 抗热震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性能 | 第29-37页 |
3.1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 第29-30页 |
3.2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密度及硬度 | 第30-31页 |
3.3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 | 第31-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 第37-43页 |
4.1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增重 | 第37页 |
4.2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 第37-41页 |
4.3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氧化后的力学性能 | 第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高温弯曲强度 | 第43-47页 |
5.1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高温弯曲强度 | 第43-44页 |
5.2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 第44-4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研究 | 第47-51页 |
6.1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残余弯曲强度 | 第47-48页 |
6.2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 第48-49页 |
6.3 层状ZrB_2-SiC/SiC复合材料抗热震性能的评价 | 第49-5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