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4-27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0-27页 |
1.4 研究目标、内容、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2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4.3 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1.4.4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30-31页 |
1.5.1 论文创新之处 | 第30-31页 |
1.5.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模型概述 | 第32-3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2-36页 |
2.1.1 大数据定义及相关概念 | 第32-33页 |
2.1.2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定义 | 第33-35页 |
2.1.3 警务机制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概念上的异同点与关系 | 第35-36页 |
2.2 理论及模型概述 | 第36-38页 |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36页 |
2.2.2 街头官僚理论 | 第36-37页 |
2.2.3 大数据分析营销理论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中山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传统发展模式和存在问题 | 第39-44页 |
3.1 概述 | 第39页 |
3.1.1 硬件基础上,初步完成信息化建设 | 第39页 |
3.1.2 思维观念上,初步普及信息化思维 | 第39页 |
3.1.3 指挥体制上,初步建立指挥系统 | 第39页 |
3.1.4 运行机制上,初步改造巡逻系统 | 第39页 |
3.2 存在问题 | 第39-43页 |
3.2.1 区域发展失衡 | 第39-40页 |
3.2.2 数据亟待优化 | 第40-41页 |
3.2.3 处理能力不足 | 第41-42页 |
3.2.4 重硬件轻软件 | 第42页 |
3.2.5 重打击轻防范 | 第42页 |
3.2.6 社会力量缺位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中山市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44-53页 |
4.1 发展现状 | 第44-45页 |
4.1.1 组织规划上,成立“防控办” | 第44页 |
4.1.2 思维观念上,牢固树立“科技强警、信息导防”的理念 | 第44页 |
4.1.3 硬件建设上,推动业务工作手段再升级 | 第44-45页 |
4.1.4 指挥机制上,创新搭建新型指挥调度平台 | 第45页 |
4.1.5 数据管理上,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处理、共享 | 第45页 |
4.2 对比传统模式革新点 | 第45-50页 |
4.2.1 由封闭管理向开放治理转变 | 第45-46页 |
4.2.2 由僵化机制向弹性机制转变 | 第46-47页 |
4.2.3 由单向管理向协同管理转变 | 第47页 |
4.2.4 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 | 第47-48页 |
4.2.5 由人力管理向智能管理转变 | 第48-49页 |
4.2.6 由粗放管理向精准管理转变 | 第49-50页 |
4.3 存在问题 | 第50-52页 |
4.3.1 思想理念和规划设计方面 | 第50页 |
4.3.2 基础硬件和技术模型方面 | 第50-51页 |
4.3.3 应用服务和辅助决策方面 | 第51页 |
4.3.4 法律法规和机制体制方面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国内外大数据背景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的经验 | 第53-61页 |
5.1 国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的经验 | 第53-56页 |
5.1.1 美国 | 第53-55页 |
5.1.2 新加坡 | 第55-56页 |
5.2 国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的经验 | 第56-58页 |
5.2.1 规划方面 | 第56-57页 |
5.2.2 硬件方面 | 第57页 |
5.2.3 体系方面 | 第57-58页 |
5.3 对中山市的启示 | 第58-59页 |
5.3.1 体制建设方面 | 第58页 |
5.3.2 基础建设方面 | 第58-59页 |
5.3.3 思想理念方面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中山市建设新体系的前景展望和相关对策建议 | 第61-77页 |
6.1 前景展望 | 第61-69页 |
6.1.1 管理智能化 | 第61页 |
6.1.2 服务拓展化 | 第61-62页 |
6.1.3 打击精确化 | 第62-64页 |
6.1.4 决策科学化 | 第64-66页 |
6.1.5 自我革新化 | 第66-67页 |
6.1.6 主体多元化 | 第67-68页 |
6.1.7 资源集约化 | 第68-69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69-76页 |
6.2.1 思想理念和规划设计上 | 第69-71页 |
6.2.2 基础硬件和技术模型上 | 第71-72页 |
6.2.3 应用服务和辅助决策上 | 第72-74页 |
6.2.4 法律法规和机制体制上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