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万山汞矿区水稻汞含量影响因素研究及修复技术初探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汞的赋存状态及其危害第9页
    1.2 土壤汞的化学行为第9-10页
    1.3 汞矿区污染现状第10页
    1.4 稻田汞污染特性第10页
    1.5 汞矿区居民接受甲基汞污染的主要途径第10-11页
    1.6 稻田汞的影响因素第11-12页
        1.6.1 有机质第11页
        1.6.2 pH第11-12页
        1.6.3 土壤基本元素第12页
        1.6.4 土壤微生物第12页
    1.7 土壤汞污染修复技术第12-15页
        1.7.1 物理法第12-13页
        1.7.2 物理化学法第13-14页
        1.7.3 植物修复法第14-15页
    1.8 选题依据及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第15-17页
        1.8.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5-16页
        1.8.2 研究内容第16页
        1.8.3 研究目标第16-17页
第二章 研究地区自然背景概述第17-20页
    2.1 万山汞矿区基本概况第17-18页
        2.1.1 地貌与气候第17页
        2.1.2 矿区水系第17页
        2.1.3 人.与农业第17-18页
        2.1.4 自然资源第18页
        2.1.5 区域地质第18页
    2.2 稻田的主要汞污染来源第18-20页
        2.2.1 大气沉降第18页
        2.2.2 灌溉水源第18-19页
        2.2.3 矿渣淋滤第19-20页
第三章 样品采集及研究方法第20-27页
    3.1 研究区域第20-21页
        3.1.1 背景调查采样地点第20-21页
        3.1.2 盆栽地点第21页
    3.2 盆栽试验方法第21-23页
        3.2.1 试验材料第21-22页
        3.2.2 试验设计第22-23页
    3.3 样品的采集、处理与检测方法第23页
        3.3.1 背景调查样品的采集第23页
        3.3.2 盆栽试验样品采集第23页
        3.3.3 样品预处理方法第23页
    3.4 样品分析方法第23-27页
        3.4.1 主要分析仪器第23页
        3.4.2 稻米总汞的分析方法第23-24页
        3.4.3 稻米甲基汞的测定方法第24页
        3.4.4 土壤甲基汞的测定方法第24-25页
        3.4.5 土壤总汞和主要土壤参数的测定方法第25页
        3.4.6 实验质量控制第25页
        3.4.7 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第25-27页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第27-58页
    4.1 万山汞矿区稻田汞含量分布特征第27-33页
        4.1.1 土壤总汞的分布特征第27-28页
        4.1.2 土壤甲基汞分布特征第28页
        4.1.3 土壤甲基化率分布特征第28-29页
        4.1.4 稻米总汞的分布特征第29-30页
        4.1.5 稻米甲基汞分布特征第30-31页
        4.1.6 稻米甲基汞比率的分布特征第31-32页
        4.1.7 稻米对土壤甲基汞富集能力的分布特征第32-33页
    4.2 万山汞矿区居民食用大米的汞暴露风险评估第33-36页
        4.2.1 大米总汞日摄入量及健康风险指数第33-34页
        4.2.2 大米甲基汞日摄入量及健康风险指数第34-36页
    4.3 万山汞矿区稻田汞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6-42页
        4.3.1 稻田土壤参数特性第36-38页
        4.3.2 稻田汞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8-42页
    4.4 万山汞矿区稻田汞的改良剂钝化研究第42-58页
        4.4.1 改良剂的初期试验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第42-44页
        4.4.2 改良剂的初期试验对稻米总汞的钝化研究第44-48页
        4.4.3 改良剂的初期试验对稻米甲基汞的钝化研究第48-52页
        4.4.4 改良剂的验证试验对稻米汞的钝化研究第52-54页
        4.4.5 改良剂钝化机理分析第54-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2页
    5.1 结论第58-60页
    5.2 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A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环保投资社会效益统计调查研究
下一篇:低分子烃类化合物光氧化过程的室外光化学烟雾箱模拟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