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水华简介 | 第10-12页 |
1.1.1 水华生物类型 | 第10页 |
1.1.2 水华发生原因 | 第10-11页 |
1.1.3 水体富营养化 | 第11-12页 |
1.1.4 水华的危害 | 第12页 |
1.2 常量营养盐在浮游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 第12-14页 |
1.2.1 氮营养盐 | 第12-13页 |
1.2.2 磷营养盐 | 第13页 |
1.2.3 氮磷比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4 硅营养盐 | 第14页 |
1.3 铁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 | 第14-16页 |
1.3.1 铁在生物过程中的作用 | 第14页 |
1.3.2 不同形态的铁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3 浮游植物吸收铁的方式 | 第15页 |
1.3.4 铁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15页 |
1.3.5 铁对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的影响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7-18页 |
2.2 样品的采集与培养 | 第18-20页 |
2.2.1 浮游植物样品采集 | 第18页 |
2.2.2 营养盐梯度的设置 | 第18-19页 |
2.2.3 藻种的培养 | 第19-20页 |
2.2.4 浮游植物的计数 | 第20页 |
2.2.5 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测定 | 第20页 |
2.2.6 藻细胞种群生长率和世代时间的测定 | 第20页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0-21页 |
3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 第21-36页 |
3.1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 第21-23页 |
3.1.1 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 第21页 |
3.1.2 室内培养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 第21-22页 |
3.1.3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随实验梯度的变化 | 第22-23页 |
3.2 浮游植物丰度特征 | 第23-28页 |
3.2.1 不同营养盐浓度下浮游植物丰度差异 | 第23-24页 |
3.2.2 不同营养盐浓度下浮游植物丰度周期变化 | 第24-28页 |
3.3 浮游植物生物量特征 | 第28-29页 |
3.4 不同营养盐浓度下浮游植物的常见种和优势种 | 第29-34页 |
3.5 讨论 | 第34-35页 |
3.5.1 氮、磷、硅、铁对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2 氮、磷、硅、铁对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布的影响 | 第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氮、磷、硅、EDTA-Fe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36-41页 |
4.1 氮、磷、硅、EDTA-Fe对浮游植物影响的主次因素 | 第36-37页 |
4.2 氮、磷、硅、EDTA-Fe的最佳水平 | 第37-39页 |
4.3 讨论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