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1章 汤显祖文艺观两重性源起的历史语境 | 第10-31页 |
·内因:儒与佛道的两重精神归属 | 第10-18页 |
·儒的精神归属 | 第10-14页 |
·佛道的精神归属 | 第14-18页 |
·外因:师友与社会思潮的影响 | 第18-31页 |
·师友 | 第18-25页 |
·思潮 | 第25-31页 |
第2章 汤显祖文艺观两重性生成的学理考察 | 第31-40页 |
·从"礼乐"传统来看"言情"与"澄情"的生成因子 | 第31-33页 |
·汤显祖文艺观的立基与转活:"言情"与"澄情"的内在精神 | 第33-36页 |
·汤显祖文艺观演化的内在理路:由"言情"向"澄情"的转换 | 第36-40页 |
第3章 汤显祖情本体观及其内部矛盾 | 第40-69页 |
·汤显祖的情本体观 | 第40-56页 |
·借用哲学字眼来宏观说 | 第40-44页 |
·结合创作实践来具体说 | 第44-56页 |
·汤显祖情本体观的两组对立与矛盾 | 第56-69页 |
·情与理的矛盾 | 第56-63页 |
·入世与出世的矛盾 | 第63-69页 |
结束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