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道藏》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1.1《道藏》中的医学研究史料与价值 | 第12-13页 |
2.1 国内外研究 | 第13-17页 |
第一章 道学与针灸学的渊源 | 第17-23页 |
1.1 古代道医对针灸学的贡献 | 第17-19页 |
2.1 道家修炼养生法与经络学说 | 第19页 |
3.1 道学与腧穴 | 第19-23页 |
第二章 《道藏》中的针灸文献整理 | 第23-36页 |
1.1 医学专著 | 第24-31页 |
1.1.1 《内经》 | 第24-29页 |
1.1.2《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 | 第29页 |
1.1.3《葛仙翁肘后备急方》 | 第29-30页 |
1.1.4《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 第30-31页 |
1.1.5《仙传外科秘方》 | 第31页 |
1.1.6《急救仙方》 | 第31页 |
1.1.7《渊源道妙洞真继篇》 | 第31页 |
2.1 非医学专著 | 第31-35页 |
2.1.1《太平经》 | 第31-33页 |
2.1.2《黄庭经》 | 第33-34页 |
2.1.3《真诘》 | 第34页 |
2.1.4《云复七签》 | 第34页 |
2.1.5《悟真篇》 | 第34页 |
2.1.6《道枢》 | 第34-35页 |
2.1.7《周易参同契》 | 第35页 |
2.1.8《易外别传》 | 第35页 |
3.1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内丹理论中所蕴含的针灸学内容研宄 | 第36-57页 |
1.1 内丹学概述 | 第36-42页 |
1.1.1 内丹学的主要内容 | 第36-38页 |
1.1.1.1 精气神三宝 | 第37页 |
1.1.1.2 三大要素 | 第37页 |
1.1.1.3 修炼阶段 | 第37-38页 |
1.1.1.4 思想核心 | 第38页 |
1.1.2 内丹的医学功效与临床应用 | 第38-41页 |
1.1.2.1 内丹的医学功效 | 第38-40页 |
1.1.2.2 内丹的临床应用 | 第40-41页 |
1.1.3 内丹理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 第41-42页 |
2.1 内丹理论中所蕴含的针灸学内容 | 第42-54页 |
2.1.1 内丹理论中的经络系统 | 第42-48页 |
2.1.1.1 大小周天 | 第42-45页 |
2.1.1.2 内丹理论中的奇经八脉 | 第45-47页 |
2.1.1.3 内丹理论中奇经八脉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 第47-48页 |
2.1.2 内丹理论中的丹田 | 第48-50页 |
2.1.3 内丹理论中特有的经脉及穴位 | 第50-54页 |
2.1.3.1 黄中 | 第50-51页 |
2.1.3.2 《道藏》中的特有腧穴 | 第51-54页 |
3.1 以医为体、以道为用--探讨针灸与内丹相结合 | 第54-55页 |
4.1 内丹思想给予针灸学的启示 | 第55-56页 |
5.1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详细摘要 | 第6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