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6-7页 |
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30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1.2.1 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2.2 巷道支护技术与理论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2.3 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 第30-51页 |
§2.1 矿区工程地质概况 | 第30-32页 |
2.1.1 矿体的形态与产状 | 第30页 |
2.1.2 矿石成分与结构 | 第30-31页 |
2.1.3 围岩蚀变 | 第31页 |
2.1.4 水文地质 | 第31页 |
2.1.5 矿床工程地质特征 | 第31-32页 |
§2.2 研究区现场工程地质勘察与分析 | 第32-39页 |
2.2.1 概述 | 第32页 |
2.2.2 不稳定区域巷道失稳调查 | 第32-33页 |
2.2.3 不稳定区域现场勘察与分析 | 第33-35页 |
2.2.4 不稳定区域采场节理裂隙调查 | 第35-39页 |
§2.3 研究区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 第39-45页 |
2.3.1 前人研究成果 | 第39-42页 |
2.3.2 岩石物理力学特性试验成果 | 第42-45页 |
§2.4 矿岩体现场声波特性测试 | 第45-49页 |
2.4.1 测试方法及原理 | 第45-46页 |
2.4.2 现场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巷道围岩失稳机理分析 | 第51-56页 |
§3.1 围岩失稳类型及失稳机理分析 | 第51-53页 |
§3.2 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因素分析 | 第53-54页 |
§3.3 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主要指标选择 | 第54-55页 |
3.3.1 主要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54页 |
3.3.2 影响矿山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不稳定区域巷道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 第56-80页 |
§4.1 概述 | 第56页 |
§4.2 交叉巷道失稳数值模拟 | 第56-69页 |
4.2.1 概述 | 第56-57页 |
4.2.2 十字形交叉点开挖过程 | 第57-64页 |
4.2.3 Y字形交叉点开挖过程 | 第64-69页 |
§4.3 矿岩接触带处及粉矿巷道失稳数值模拟 | 第69-75页 |
4.3.1 概述 | 第69页 |
4.3.2 矿岩接触带的地质条件及应力环境 | 第69-70页 |
4.3.3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70-71页 |
4.3.4 计算参数和结构单元的选取 | 第71页 |
4.3.5 模拟过程与计算结果 | 第71-75页 |
4.3.6 粉矿巷道失稳数值模拟 | 第75页 |
§4.4 尖林山采区巷道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75-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大冶铁矿井下开采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 第80-102页 |
§5.1 不稳定区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 第80-82页 |
5.1.1 交叉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 第80-81页 |
5.1.2 矿岩接触带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 第81页 |
5.1.3 粉矿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 第81-82页 |
§5.2 喷锚支护设计 | 第82-84页 |
5.2.1 喷锚支护设计原理 | 第82-83页 |
5.2.2 支护工程的类比设计 | 第83页 |
5.2.3 支并设计的解析计算设计 | 第83-84页 |
5.2.4 喷锚支护设计流程 | 第84页 |
§5.3 应用BP网络模型评价巷道围岩稳定性 | 第84-91页 |
5.3.1 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指标的确定 | 第85-86页 |
5.3.2 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样本的确定 | 第86-87页 |
5.3.3 BP网络模型在围岩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 第87-91页 |
§5.4 喷锚支护设计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 | 第91-98页 |
5.4.1 巷道支护设计智能系统设计思想 | 第91页 |
5.4.2 推理方式与控制策略 | 第91-92页 |
5.4.3 喷锚支护设计智能系统的开发 | 第92-93页 |
5.4.4 智能系统的应用 | 第93-98页 |
§5.5 喷锚支护技术施工工艺 | 第98-101页 |
5.5.1 注浆材料的选取 | 第99页 |
5.5.2 锚注系统 | 第99页 |
5.5.3 锚注施工方法 | 第99-10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6页 |
§6.1 结论 | 第102-105页 |
§6.2 展望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