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空气调节系统论文

膜式溶液除湿空调与CO2跨临界循环热泵一体化系统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页
    1.2 空调系统的困局与应对第14-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6-22页
        1.3.1 除湿溶液的特性研究第16-17页
        1.3.2 除湿与再生器的形式及其驱动方式研究第17-19页
        1.3.3 除湿与再生器的改进研究第19-20页
        1.3.4 溶液除湿技术在工程应用方面研究第20-22页
    1.4 CO_2工质简述第22-23页
    1.5 膜式溶液除湿空调与CO_2跨临界循环热泵一体化系统第23-25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5-27页
        1.6.1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6.2 研究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除湿溶液的选择第27-37页
    2.1 除湿溶液的除湿和再生原理第27页
    2.2 除湿溶液的选择第27-31页
        2.2.1 除湿溶的选择原则第27-28页
        2.2.2 除湿溶液综合评价第28-31页
        2.2.3 除湿溶液的确定第31页
    2.3 湿空气和LiCl溶液的物性参数计算第31-36页
        2.3.1 湿空气物性参数计算第32-33页
        2.3.2 氯化锂性参数计算第33-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一体化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7-59页
    3.1 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第37-39页
    3.2 除湿溶液循环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9-48页
        3.2.1 除湿和再生器数学模型第39-46页
        3.2.2 除湿器/再生器的数学模型的验证第46-48页
        3.2.3 液-液换热器的数学模型第48页
    3.3 CO_2跨临界循环热泵系统数学模型第48-55页
        3.3.1 CO_2跨临界循环热泵系统第48-49页
        3.3.2 蒸发器第49-52页
        3.3.3 气冷器第52-53页
        3.3.4 膨胀阀第53-54页
        3.3.5 CoolPack模拟软件简介第54-55页
    3.4 一体化系统数学模型求解第55-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一体化系统性能分析第59-85页
    4.1 一体化系统相关性能参数第59-62页
    4.2 一体化系统匹配控制原理第62-63页
    4.3 设计工况下一体化系统性能分析第63-68页
    4.4 变工况下一体化系统性能分析第68-83页
        4.4.1 除湿器溶液进口温度对一体化系统性能的影响第69-71页
        4.4.2 再生器溶液进口温度对一体化系统性能的影响第71-74页
        4.4.3 新风温度对一体化系统性能的影响第74-77页
        4.4.4 新风含湿量对一体化系统性能的影响第77-80页
        4.4.5 新风量对一体化系统性能的影响第80-83页
    4.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五章 一体化系统应用案例第85-102页
    5.1 建筑概况及热湿负荷计算对比第85-90页
        5.1.1 建筑概况第85-86页
        5.1.2 建筑热湿负荷计算对比第86-90页
    5.2 设备选型计算对比第90-94页
        5.2.1 一体化系统+干式风机盘管选型计算第90-92页
        5.2.2 传统风机盘管+新风选型计算第92-94页
    5.3 空调系统方案对比第94-99页
    5.4 空调系统整体性能对比分析第99-101页
    5.5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结论与展望第102-104页
    结论第102-103页
    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FRP条带约束方形截面混凝土轴压试验研究
下一篇:斜向U型箍限制FRP受弯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中部剥离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