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深圳市法律援助制度施行状况及其运行机制剖析 | 第17-28页 |
2.1 深圳市法律援助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7页 |
2.2 深圳市法律援助制度的条例内容 | 第17-20页 |
2.2.1 民事法律援助 | 第18-19页 |
2.2.2 刑事法律援助 | 第19页 |
2.2.3 全国创新的辅助性法律援助 | 第19-20页 |
2.3 深圳市法律援助受援对象 | 第20-21页 |
2.4 深圳市法律援助的管理及运行机制 | 第21-27页 |
2.4.1 深圳市法律援助机构体系设置 | 第21页 |
2.4.2 深圳市法律援助经费来源及使用 | 第21-22页 |
2.4.3 深圳市法律援助律师队伍 | 第22-24页 |
2.4.4 深圳法律援助体系与其他资源的衔接 | 第24-25页 |
2.4.5 深圳市法律援助的质量监督机制 | 第25-26页 |
2.4.6 深圳市法律援助业务流程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深圳市法律援助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8-39页 |
3.1 相关制度条文内容不合适或缺少相应规定 | 第28-30页 |
3.1.1 与新修订的法律条文对接不协调 | 第28页 |
3.1.2 缺少资金来源有效保障的法律支撑 | 第28-29页 |
3.1.3 缺乏对国际化大都市足够的法律支撑 | 第29-30页 |
3.2 管理体系设置重叠或不协调 | 第30-33页 |
3.2.1 监督管理职能与提供法律援助职能的重叠配置 | 第30-31页 |
3.2.2 购买律师服务的模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 第31-33页 |
3.2.3 专职法律援助律师的激励措施不足 | 第33页 |
3.3 法律援助机制运行不够顺畅 | 第33-37页 |
3.3.1 人均资源投入仍落后于经济发展 | 第33-34页 |
3.3.2 受援对象法律意识薄弱 | 第34-36页 |
3.3.3 法律援助诉讼程序漫长和成本代价高昂 | 第36页 |
3.3.4 刑事法律援助中对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的法律援助落实不到位 | 第36-37页 |
3.3.5 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和形式不够 | 第37页 |
3.4 服务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深圳市法律援助机制的完善措施 | 第39-55页 |
4.1 先进国家和地区法律援助制度的成熟经验借鉴 | 第39-41页 |
4.2 制度条例方面的修订完善措施 | 第41-42页 |
4.2.1 条例法规的适时相应调整 | 第41-42页 |
4.2.2 法律援助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在深外国人 | 第42页 |
4.3 法律援助资金筹措的多渠道解决 | 第42-45页 |
4.3.1 发行法律援助福利彩票 | 第42-44页 |
4.3.2 以基金会方式使法律援助资金保值增值 | 第44页 |
4.3.3 建立败诉方承担法律援助律师费的制度 | 第44-45页 |
4.4 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 第45-49页 |
4.4.1 监督管理与提供服务职能的改革 | 第45-46页 |
4.4.2 健全专职律师队伍缓解法律资源不足 | 第46-47页 |
4.4.3 建立合理的法律援助激励机制 | 第47-49页 |
4.5 运行机制的完善措施 | 第49-51页 |
4.5.1 建立建全法律援助快速裁决通道 | 第49-50页 |
4.5.2 强化受援对象的法制宣传 | 第50-51页 |
4.5.3 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作 | 第51页 |
4.6 引入 ISO 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确保质量 | 第51-5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