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引言 | 第14-22页 |
1.2 CO_2的减排以及资源化利用方式 | 第14-16页 |
1.3 CO_2的分子结构及其活化 | 第16-18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 课题研究方案 | 第18-20页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2-32页 |
2.1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酸 | 第22-23页 |
2.2 CO_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 | 第23页 |
2.3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甲醇 | 第23-24页 |
2.4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低碳烃 | 第24-25页 |
2.5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低碳烯烃 | 第25页 |
2.6 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 | 第25-31页 |
2.6.1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烷的热力学性质 | 第26页 |
2.6.2 二氧化碳的甲烷化反应机理 | 第26-27页 |
2.6.3 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 第27-3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CO_2加氢甲烷化的热力学模拟计算 | 第32-42页 |
3.1 Reaction模块计算 | 第32-37页 |
3.2 Equilib模块计算 | 第37-39页 |
3.2.1 温度对反应热力学平衡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压力对反应热力学平衡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3 氢碳比对反应热力学平衡的影响 | 第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第四章 实验方法和内容 | 第42-50页 |
4.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2-43页 |
4.2 载体的制备 | 第43-44页 |
4.3 催化剂制备 | 第44-45页 |
4.3.1 等体积共浸渍法制备催化剂 | 第44页 |
4.3.2 分步浸渍法制备催化剂 | 第44-45页 |
4.4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45-46页 |
4.5 分析方法 | 第46-48页 |
4.5.1 混合气组分含量的计算 | 第47页 |
4.5.2 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 | 第47-48页 |
4.5.3 转化率、选择性等的计算公式 | 第48页 |
4.5.4 色谱分析 | 第48页 |
4.6 测试表征手段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50-66页 |
5.1 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 | 第50-57页 |
5.1.1 不同载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5.1.2 不同浸渍顺序对Ce-Ni/γ-Al_20_3催化剂活性影响 | 第51-52页 |
5.1.3 不同γ-Al_2_O3制备方法对催化剂Ni/γ-Al_2O_3的活性影响 | 第52页 |
5.1.4 超声波震荡对Ce-Ni/γ-Al_2O_3催化剂活性影响 | 第52-54页 |
5.1.5 催化剂Ni最佳负载量的确定 | 第54-55页 |
5.1.6 不同组分助剂对催化剂Ni/γ-Al_2O_3的活性影响 | 第55-56页 |
5.1.7 不同剂量的Ce对催化剂Ni/γ-Al_2O_3的改性 | 第56-57页 |
5.2 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影响 | 第57-63页 |
5.2.1 压力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5.2.2 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8-61页 |
5.2.3 氢碳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4 不同温度下空速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5.3 催化剂2.5%Ce-10%Ni/γ-Al_2O_3的稳定性研究 | 第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第六章 催化剂结构性能分析 | 第66-76页 |
6.1 XRD测定结果分析分析 | 第66-67页 |
6.2 比表面积(BET)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67-71页 |
6.2.1 催化剂积碳效应 | 第67-68页 |
6.2.2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载体的BET表征 | 第68-71页 |
6.3 FT-IR表征分析 | 第71-72页 |
6.4 TG表征结果分析 | 第72页 |
6.5 H_2-TPR表征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6-78页 |
7.1 结论 | 第76-77页 |
7.2 建议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附录A 符号说明 | 第86-88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