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诗境思想表达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2-15页
        1.5.1 研究方法第12-14页
        1.5.2 研究框架第14-15页
2.“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诗境表达理论第15-25页
    2.1 相关概念第15-18页
        2.1.1 雨的内涵变化第15-17页
        2.1.2 诗境第17-18页
    2.2 “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境表达第18-22页
        2.2.1 古诗词的创作与引导第18-21页
        2.2.2 “雨”的诗境感知第21-22页
    2.3 中国古典园林“雨”景的美学意象第22-25页
3.“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诗境表达典型实例第25-45页
    3.1 嘉兴南湖烟雨楼第25-29页
        3.1.1 烟雨楼概况第25-27页
        3.1.2 烟雨楼诗境感知第27-28页
        3.1.3 烟雨楼台诗境构成第28-29页
    3.2 苏州拙政园留听阁第29-33页
        3.2.1 留听阁景观营造第29-31页
        3.2.2 留听阁诗境感知第31-32页
        3.2.3 残荷听雨诗境营造第32-33页
    3.3 苏州环秀山庄假山第33-37页
        3.3.1 环秀山庄假山概况第33-36页
        3.3.2 坐雨观泉诗境营造第36-37页
    3.4 苏州拙政园听雨轩第37-43页
        3.4.1 听雨轩景观营造第37-39页
        3.4.2 听雨轩诗境感知第39-42页
        3.4.3 多种诗境综合营造第42-43页
    3.5 小结第43-45页
4.“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诗境表达景观营造分析第45-61页
    4.1 “雨”景客观因素分析第45-51页
        4.1.1 形成因素第45-46页
        4.1.2 降雨量第46-48页
        4.1.3 季相第48-50页
        4.1.4 声音第50-51页
    4.2 “雨”景诗词因素分析第51-56页
        4.2.1 诗词在园林中的直接应用第51-52页
        4.2.2 诗词在园林中的间接应用第52-53页
        4.2.3 园林中的诗词核心景象元素第53-56页
    4.3 “雨”景诗境景观营造分析第56-59页
        4.3.1 建筑与“雨”景诗境营造第56-57页
        4.3.2 水与雨景诗境营造第57页
        4.3.3 植物与雨景诗境营造第57-58页
        4.3.4 山石与雨景诗境营造第58页
        4.3.5 其他与雨景诗境营造第58-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5.柞水洞天福地小镇·银杏村落雨阁景观营造案例第61-73页
    5.1 项目概述第61-63页
        5.1.1 项目背景第61页
        5.1.2 区位分析第61-63页
    5.2 现状分析第63-64页
        5.2.1 自然条件第63-64页
        5.2.2 建筑特点第64页
    5.3 银杏村落雨阁景观设计第64-73页
        5.3.1 选址依据第64-66页
        5.3.2 “雨”在落雨阁中的诗境景观设计第66-73页
6.结语第73-75页
致谢第75-77页
图表目录第77-79页
附表“雨”诗中核心景象元素汇总表第79-89页
参考文献第89-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习成果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远县第一中学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研究
下一篇:西凤酒制曲中心的建筑材料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