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8页 |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发展概述 | 第11-13页 |
| ·连续刚构桥的特点 | 第13-17页 |
| ·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7-18页 |
| ·国内外桥梁施工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国外桥梁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国内桥梁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理论 | 第23-31页 |
| ·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的目的和任务 | 第23页 |
| ·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 ·几何控制 | 第24-25页 |
| ·应力监控 | 第25页 |
| ·稳定控制 | 第25-26页 |
| ·安全控制 | 第26页 |
| ·施工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0页 |
| ·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 ·施工工艺 | 第28页 |
| ·施工监测 | 第28页 |
| ·结构计算分析模型 | 第28页 |
| ·温度变化 | 第28-29页 |
| ·混凝土材料的徐变、收缩 | 第29-30页 |
| ·施工管理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桥梁施工控制的主要方法 | 第31-39页 |
| ·现代控制理论与方法 | 第31-33页 |
| ·桥梁施工的微观控制 | 第33-36页 |
| ·开环控制 | 第34页 |
| ·闭环控制 | 第34-35页 |
| ·自适应控制 | 第35页 |
| ·最大宽容度 | 第35-36页 |
| ·桥梁施工过程模拟分析 | 第36-38页 |
| ·正装计算 | 第36-37页 |
| ·倒装计算 | 第37-38页 |
| ·无应力状态计算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桥梁施工控制中的误差调整 | 第39-42页 |
| ·设计参数识别和修正 | 第39-40页 |
| ·卡尔曼(KALMAN)滤波 | 第40页 |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40页 |
| ·最小二乘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系统的构建 | 第42-59页 |
| ·施工控制方法的选择 | 第42页 |
| ·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42-44页 |
| ·施工误差调整方法的选择 | 第44-45页 |
| ·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系统的构建 | 第45页 |
| ·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测系统的构建 | 第45-47页 |
| ·监控方案的实施 | 第47-57页 |
| ·确定成桥理想状态 | 第47-50页 |
| ·计算参数误差 | 第50-52页 |
| ·施工过程模拟分析与误差调整 | 第52-53页 |
| ·高墩位移、主梁高程观测及线型控制 | 第53-55页 |
| ·主要控制截面混凝土应变观测控制 | 第55页 |
| ·温度场测试 | 第55-57页 |
| ·监控结果的分析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某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系统 | 第59-77页 |
| ·工程概况 | 第59-60页 |
| ·施工控制系统的构建 | 第60页 |
| ·监控方案的实施 | 第60-68页 |
| ·确定成桥理想状态 | 第60-67页 |
| ·几何控制及应力监控 | 第67-68页 |
| ·温度场测试 | 第68页 |
| ·监控结果分析 | 第68-74页 |
| ·监控效果及其评价 | 第74-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7页 |
| ·创新工作 | 第77-78页 |
| ·不足之处 | 第78页 |
|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