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5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 ·文献综述 | 第16-49页 |
| ·可持续发展 | 第16-21页 |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第21-22页 |
| ·城市可持续发展 | 第22-25页 |
| ·城市化 | 第25-32页 |
| ·可持续发展指标 | 第32-49页 |
| ·研究路线 | 第49-53页 |
| 第二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制定的原则和框架 | 第53-58页 |
| ·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特征 | 第53-54页 |
| ·自下而上、社区参与和自上而下、专家主导框架对比 | 第54-55页 |
| ·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指标制定的原则 | 第55-56页 |
|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框架 | 第56-58页 |
| 第三章 城市化过程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 第58-95页 |
| ·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59-63页 |
| ·景观生态学 | 第59-60页 |
| ·景观格局指标 | 第60-63页 |
| ·西安案例 | 第63-81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63-65页 |
| ·西安城市化过程概述 | 第65-66页 |
|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66-6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9-81页 |
| ·烟台案例 | 第81-93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81-83页 |
| ·烟台城市镇群产生过程 | 第83-84页 |
|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84-85页 |
| ·结果和分析 | 第85-93页 |
| ·小结 | 第93-95页 |
| ·西安和烟台城市化过程景观动态的相似性及其社会经济原因 | 第93页 |
| ·西安和烟台城市化过程的差异性及其社会经济原因 | 第93-95页 |
| 第四章 城市化过程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第95-117页 |
| ·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96-100页 |
| ·紧凑城市理论 | 第96页 |
| ·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作用和功能 | 第96-97页 |
| ·开发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方法 | 第97-100页 |
| ·研究材料及方法 | 第100-104页 |
| ·研究材料 | 第10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0-104页 |
| ·西安案例 | 第104-109页 |
| ·城市“紧凑”化程度 | 第104-105页 |
| ·因果关系网和可持续发展指标 | 第105-108页 |
| ·城市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 ·烟台案例 | 第109-114页 |
| ·城市“紧凑”化程度 | 第109-110页 |
| ·因果关系网和可持续发展指标 | 第110-113页 |
| ·城市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 ·小结 | 第114-117页 |
| 第五章 开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 第117-134页 |
| ·中国的开发区 | 第118页 |
| ·SALP 框架 | 第118-120页 |
| ·NSILY 指标 | 第120-121页 |
| ·研究区背景 | 第121-1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3-125页 |
| ·研究结果 | 第125-131页 |
| ·天津泰达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目标 | 第125-126页 |
| ·泰达开发区主要利益相关者 | 第126-128页 |
| ·泰达可持续发展指标筛选标准及指标 | 第128-130页 |
| ·泰达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130-131页 |
| ·讨论 | 第131-134页 |
| ·使用SALP 框架的步骤 | 第131-132页 |
| ·NSILY——有效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 第132-134页 |
| 第六章 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程度框架和一般步骤 | 第134-136页 |
| ·不同尺度城市区域选用方法框架的原则 | 第134页 |
|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综合性原则 | 第134页 |
|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筛选标准 | 第134-135页 |
| ·城市可持续发展程度评价一般步骤 | 第135-136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36-1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8-154页 |
| 附录1 部分社会经济指标解释 | 第154-157页 |
| 附录2 泰达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指标调查表 | 第157-164页 |
| 致谢 | 第164-1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