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页 |
1.2 智能网系统简介 | 第8-9页 |
1.3 智能网系统组成 | 第9-11页 |
1.4 江苏移动智能网业务现状 | 第11-14页 |
1.4.1 智能网各类业务用户数比例情况 | 第11页 |
1.4.2 智能网容量分布情况 | 第11-12页 |
1.4.3 江苏LSTP分布情况 | 第12页 |
1.4.4 江苏智能网话务模型: | 第12-13页 |
1.4.5 江苏智能网整体网络架构 | 第13-14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智能网SCP在核心网中的现状 | 第16-25页 |
2.1 传统SCP的双机结构 | 第16-18页 |
2.2 智能网的结构 | 第18-21页 |
2.2.1 智能网的硬件结构 | 第18-19页 |
2.2.2 智能网的软件结构 | 第19-21页 |
2.3 网络中SCP的故障点分析 | 第21-23页 |
2.4 SCP故障情况案例 | 第23页 |
2.5 SCP负荷分担的难点和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集群化的负荷分担技术研究 | 第25-37页 |
3.1 集群化组网架构 | 第25-29页 |
3.1.1 SCP集群化组网结构 | 第25-26页 |
3.1.2 CAMEL协议简介 | 第26-29页 |
3.1.2.1 CAP协议规范 | 第27-28页 |
3.1.2.2 功能实体描述 | 第28-29页 |
3.2 SCP集群化内部站点A-A负荷分担方案 | 第29-34页 |
3.2.1 虚拟GT方案 | 第29-30页 |
3.2.1.1 虚拟GT方案描述 | 第29-30页 |
3.2.1.2 虚拟GT方案配置 | 第30页 |
3.2.2 备用信令点方案 | 第30-31页 |
3.2.3 虚拟GT和备用信令点方案优缺点分析 | 第31页 |
3.2.4 负荷分担实现机制 | 第31-33页 |
3.2.5 业务呼叫处理流程 | 第33-34页 |
3.3 网络架构 | 第34-36页 |
3.3.1 集群化池内组网 | 第34-35页 |
3.3.2 集群化池间组网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池化用户业务流程 | 第37-46页 |
4.1 SCP本地集团(包含家庭网,双V网)开通流程 | 第38-39页 |
4.2 池化SCP本地集团(包含家庭网,双V网)开通流程 | 第39页 |
4.3 SCP全省集团(包含家庭网,双V网)开通流程 | 第39-41页 |
4.4 SCP联合集团开通流程 | 第41-42页 |
4.5 统一Centrex融合集团开通流程 | 第42-43页 |
4.6 统一全国VPN互联割接方案 | 第43页 |
4.7 池化SCP平台内VPMN呼叫 | 第43-45页 |
4.7.1 池化SCP平台内VPMN呼叫 | 第43-44页 |
4.7.2 池化SCP用户呼叫普通SCP用户 | 第44页 |
4.7.3 普通SCP用户呼叫池化SCP用户 | 第44-4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智能网系统集群化的试点部署 | 第46-55页 |
5.1 试验环境拓扑 | 第46页 |
5.2 测试设计 | 第46-50页 |
5.3 试验设备配置 | 第50-53页 |
5.4 测试过程数据 | 第53-54页 |
5.6 试验情况小结与分析 | 第54-5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