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展历史 | 第11-13页 |
·有机材料的特性 | 第13-17页 |
·基态与激发态 | 第13-14页 |
·吸收与发射 | 第14-15页 |
·荧光和磷光 | 第15-16页 |
·激发态能量转移 | 第16-17页 |
·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原理 | 第17-19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般机理 | 第17-18页 |
·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的发光机理 | 第18-19页 |
·有机金属配合物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有机金属配合物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有机金属配合物磷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以金属铱为内核的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以铱为内核的小分子磷光材料 | 第25-28页 |
·以铱为内核的大分子磷光材料 | 第28-29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研究目的 | 第29-30页 |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 第31-44页 |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1-32页 |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31-32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2页 |
·苯并噻唑类铱配合物(ppz)21R(LX)的的合成与表征 | 第32-39页 |
·目标配合物的分子结构 | 第32-33页 |
·合成流程 | 第33页 |
·苯并噻唑类配体的合成 | 第33-34页 |
·苯并噻唑类配合物的合成 | 第34-35页 |
·苯并噻唑类配合物的表征 | 第35-39页 |
·蓝色磷光材料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9-41页 |
·目标配合物的分子结构 | 第39页 |
·合成流程 | 第39页 |
·蓝色磷光材料的合成 | 第39-40页 |
·蓝色磷光材料的表征 | 第40-41页 |
·磷光材料的纯化 | 第41-42页 |
·洗涤与烘干 | 第42页 |
·层析法 | 第42页 |
·表征及性能测试手段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红色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光物理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4-50页 |
·紫外吸收光谱 | 第44-45页 |
·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45-47页 |
·配合物的循环伏安特性 | 第47-49页 |
·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配合物的电化学与光学带隙比较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蓝色磷光材料铱配合物的光物理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0-54页 |
·紫外吸收光谱 | 第50-51页 |
·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51-52页 |
·循环伏安特性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本研究的结论、创新点及工作展望 | 第54-56页 |
·本论文的结论 | 第54-55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5页 |
·今后的工作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