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8-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纳米碳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3 纳米硒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4 醇氧化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5 烯烃氧化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6 醛氧化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7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硒掺杂碳材料催化醇氧化反应的探究 | 第26-41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3.1 Pd@g-C_3N_4-Se的制备方法 | 第27页 |
2.2.3.2 Pd@g-C_3N_4-Se的表征手段 | 第27页 |
2.2.3.3 Pd@g-C_3N_4-Se的性能评价 | 第27-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2.3.1 Pd@g-C3N_4-Se形貌表征及结构分析 | 第29-32页 |
2.3.2 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2页 |
2.3.3 溶剂的影响 | 第32-34页 |
2.3.4 硒掺杂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4页 |
2.3.5 不同催化体系的比较 | 第34-36页 |
2.3.6 反应底物的拓展及不同催化剂活性比较 | 第36-37页 |
2.3.7 本章小结 | 第37页 |
2.4 附录(产物表征光谱数据) | 第37-41页 |
第三章 硒掺杂碳材料催化烯烃氧化反应的探究 | 第41-56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5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3.2.3.1 Se/C催化剂的制备 | 第42-43页 |
3.2.3.2 Se/C催化剂的表征 | 第43页 |
3.2.3.3 Se/C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 第43-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3.3.1 Se/C催化剂的形貌表征及结构分析 | 第45-48页 |
3.3.2 硒掺杂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3 溶剂/温度/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9-51页 |
3.3.4 反应底物拓展 | 第51-52页 |
3.3.5 反应机理探究 | 第52-53页 |
3.3.6 本章小结 | 第53页 |
3.4 附录(产品光谱表征数据) | 第53-56页 |
第四章 硒掺杂碳材料催化醇-醛氧化反应研究 | 第56-79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7页 |
4.2.2 样品制备方法 | 第57-58页 |
4.2.3 仪器表征手段 | 第58页 |
4.2.4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58-5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71页 |
4.3.1 制备原料对g-C_3N_4形貌影响 | 第59-63页 |
4.3.2 温度对g-C_3N_4形貌影响 | 第63-65页 |
4.3.3 不同方法制备的g-C_3N_4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65-66页 |
4.3.4 硒掺杂量对g-C_3N_4形貌和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6-68页 |
4.3.5 基于硒掺杂碳材料构筑新型高效复合光催化剂 | 第68-70页 |
4.3.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4.4 附录(材料的能带、比表面积和介孔总体积数据) | 第71-79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专利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