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5-17页 |
1.2.1 带形城市 | 第15页 |
1.2.2 城市空间结构 | 第15-17页 |
1.2.3 城市交通 | 第17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思路框架 | 第17-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4 研究框架 | 第18-21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 | 第21-41页 |
2.1 带形城市理论 | 第21-32页 |
2.1.1 产生背景 | 第21-22页 |
2.1.2 理论发展 | 第22-31页 |
2.1.3 带形城市研究现状 | 第31-32页 |
2.2 城市空间结构 | 第32-38页 |
2.2.1 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 | 第32-35页 |
2.2.2 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式 | 第35-37页 |
2.2.3 城市空间拓展方式 | 第37-38页 |
2.3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 第38页 |
2.3.1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内涵 | 第38页 |
2.3.2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 | 第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3 我国带形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存在问题 | 第41-69页 |
3.1 我国带形城市的分布情况 | 第41-45页 |
3.1.1 沿东部南部海岸线分布的带形城市 | 第41页 |
3.1.2 西部和南部沿河流分布的带形城市 | 第41-42页 |
3.1.3 高原山地地区的带形城市 | 第42-43页 |
3.1.4 我国全国范围内带形城市分布 | 第43-45页 |
3.2 我国带形城市的形成原因分析 | 第45-50页 |
3.2.1 自然地理因素 | 第45-47页 |
3.2.2 经济因素 | 第47页 |
3.2.3 交通因素 | 第47-48页 |
3.2.4 区域效应 | 第48页 |
3.2.5 政策与规划引导 | 第48-50页 |
3.3 带形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 第50-61页 |
3.3.1 带形城市空间外部几何形状 | 第50-51页 |
3.3.2 带形城市空间拓展方式 | 第51-56页 |
3.3.3 带形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及基本特点 | 第56-58页 |
3.3.4 带形城市空间扩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 | 第58-61页 |
3.4 带形城市空间结构问题 | 第61-68页 |
3.4.1 城市用地不足、环境容量限制 | 第61-63页 |
3.4.2 狭长城市形态导致城市交通压力大 | 第63-64页 |
3.4.3 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 | 第64-67页 |
3.4.4 城市生态界面受到侵蚀 | 第67-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4 交通对于带形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69-97页 |
4.1 城市对外交通对带形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69-76页 |
4.1.1 铁路对带形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70-73页 |
4.1.2 公路对带形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73页 |
4.1.3 高速公路对带形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73-74页 |
4.1.4 河运对带形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74-76页 |
4.2 城市交通方式对带形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76-88页 |
4.2.1 交通方式变革对带形城市形态的影响 | 第78-81页 |
4.2.2 公共交通对带形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81-86页 |
4.2.3 个体交通对带形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86-88页 |
4.3 交通网形态对带形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88-94页 |
4.3.1 道路网形态对带形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88-93页 |
4.3.2 轨道交通网形态对带形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93-9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4-97页 |
5 基于交通导向的带形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策略分析 | 第97-115页 |
5.1 带形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目标 | 第97-101页 |
5.1.1 集中紧凑 | 第97-98页 |
5.1.2 合理用地布局 | 第98-100页 |
5.1.3 生态环境保护 | 第100-101页 |
5.2 交通视角下的带形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 第101-114页 |
5.2.1 交通引导城市,达到集中紧凑发展 | 第101-104页 |
5.2.2 公交优先 | 第104-106页 |
5.2.3 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 | 第106-109页 |
5.2.4 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系统 | 第109-113页 |
5.2.5 交通系统与生态廊道相结合 | 第113-11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6 结语 | 第115-119页 |
6.1 研究成果总结 | 第115-117页 |
6.2 本论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17-119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117-118页 |
6.2.2 展望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5页 |
附录 | 第125-135页 |
A. 中国地级市以上带形城市附表 | 第125-135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5页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