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分布式电源特点 | 第10-11页 |
1.2.2 分布式电源并网的通信方式 | 第11页 |
1.2.3 配电通信网新技术 | 第11-13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2章 分布式电源并网后的通信需求分析 | 第14-26页 |
2.1 分布式电源的种类和特性 | 第14-16页 |
2.2 并网通信信息类型 | 第16-20页 |
2.2.1 信息分类与分类描述方法 | 第16-17页 |
2.2.2 分布式电源与电网交互信息 | 第17-20页 |
2.3 含分布式电源的智能配电网通信需求 | 第20-21页 |
2.4 智能配电业务与通信方式的匹配 | 第21-22页 |
2.5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通信方案 | 第22-23页 |
2.6 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 | 第23-2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分布式电源并网通信信息模型 | 第26-34页 |
3.1 并网通信信息要求 | 第26-27页 |
3.1.1 流量特性分析 | 第26页 |
3.1.2 带宽需求分析 | 第26-27页 |
3.1.3 可靠性要求 | 第27页 |
3.2 管理业务信息 | 第27-28页 |
3.2.1 管理系统的功能 | 第27-28页 |
3.2.2 管理业务通信需求 | 第28页 |
3.3 信息建模 | 第28-33页 |
3.3.1 逻辑设备信息模型 | 第29-31页 |
3.3.2 逻辑节点信息模型 | 第31-32页 |
3.3.3 分布式电源并网信息处理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分布式电源并网通信方式的适应性 | 第34-42页 |
4.1 满足IEC61850和IEEE1547的并网通信方式 | 第34-38页 |
4.1.1 通信方式的适应性分析 | 第34页 |
4.1.2 有线通信方式 | 第34-35页 |
4.1.3 无线通信方式 | 第35-37页 |
4.1.4 IEEE1547建议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通信协议 | 第37-38页 |
4.2 分布式电源并入不同等级配电网的通信方式选择 | 第38-41页 |
4.2.1 分布式电源并入380V站的通信方式选择 | 第39页 |
4.2.2 分布式电源并入110KV站的通信方式选择 | 第39-40页 |
4.2.3 分布式电源并入1OKV站的通信方式选择 | 第40-4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分布式电源并网通信模式评价体系 | 第42-52页 |
5.1 分布式电源并网通信方式评价指标 | 第43-45页 |
5.2 配网通信方式实用性评价过程 | 第45-47页 |
5.3 评价过程示例 | 第47-51页 |
5.3.1 评价指标 | 第47-49页 |
5.3.2 评价方法 | 第49-50页 |
5.3.3 综合评价结果 | 第50-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52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