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地区圆尾鲎与中国鲎生物学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縮写与符号说明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 圆尾鲎与中国鲎的生物学特性 | 第13-15页 |
1.1 分类学 | 第13页 |
1.2 地理分布 | 第13页 |
1.3 生活史 | 第13-14页 |
1.4 生活环境 | 第14页 |
1.5 食物及饵料 | 第14-15页 |
2 圆尾鲎与中国鲎生物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2.1 形态研究 | 第15-18页 |
2.2 异速生长研究 | 第18-19页 |
2.3 消化道研究 | 第19页 |
2.4 其他相关生物学研究 | 第19-23页 |
3 圆尾鲎与中国鲎的共存 | 第23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圆尾鲎与中国鲎形态研究 | 第25-43页 |
1 引言 | 第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2.1 材料 | 第25页 |
2.2 方法 | 第25-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0页 |
3.1 形态特征 | 第27-28页 |
3.2 头胸甲宽度频率分布 | 第28-33页 |
3.3 不同龄期间鲎的形态差异 | 第33-38页 |
3.4 不同性别间鲎的形态差异 | 第38-39页 |
3.5 不同物种间鲎的形态差异 | 第39-40页 |
4 讨论 | 第40-43页 |
4.1 龄期判定 | 第40-41页 |
4.2 形态比较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圆尾鲎与中国鲎异速生长研究 | 第43-57页 |
1 引言 | 第4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3页 |
2.1 材料 | 第43页 |
2.2 方法 | 第4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4页 |
3.1 圆尾鲎头胸甲宽度与体重的关系 | 第43-49页 |
3.2 中国鲎头胸甲宽度与体重的关系 | 第49-54页 |
4 讨论 | 第54-57页 |
第四章 圆尾鲎与中国鲎消化道研究 | 第57-79页 |
1 引言 | 第5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57-58页 |
2.1 材料 | 第57页 |
2.2 方法 | 第57-5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8-76页 |
3.1 消化道形态学观察 | 第58页 |
3.2 消化道组织学观察 | 第58-76页 |
4 讨论 | 第76-79页 |
4.1 消化道的划分 | 第76页 |
4.2 消化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 第76-7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