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研究--以南昌J银行为例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14-15页
        1.2.3 文献述评第15页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第17-19页
        1.4.1 研究的贡献第17-18页
        1.4.2 存在的不足第18-19页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9-26页
    2.1 风险控制概念第19-22页
        2.1.1 风险与商业银行风险第19-20页
        2.1.2 全面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第20-22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2-26页
        2.2.1 操作风险控制理论第22-23页
        2.2.2 内部控制理论第23-26页
3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现状及问题第26-35页
    3.1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现状分析第26-30页
        3.1.1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变革简述第26-27页
        3.1.2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状况与成因分析第27-29页
        3.1.3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分析第29-30页
    3.2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0-35页
        3.2.1 内部环境不完善,内控体系不健全第30-31页
        3.2.2 风险意识薄弱,风险评估能力较差第31页
        3.2.3 权责分离不到位,奖罚机制不完善第31-32页
        3.2.4 信息沟通不畅通,科技应用不成熟第32-35页
4 国内外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典型模式第35-43页
    4.1 国外中小型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典型模式分析第35-39页
        4.1.1 德国典型全能银行制下的风险控制模式第35-37页
        4.1.2 美国分业监管下的风险控制模式第37-39页
    4.2 国内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典型模式第39-41页
        4.2.1 总分支行体制下的风险集中管理模式第39-40页
        4.2.2 事业部或准事业部模式下矩阵式风险管理模式第40-41页
    4.3 启示第41-43页
        4.3.1 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第41页
        4.3.2 科学的战略制定和治理架构第41页
        4.3.3 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第41-43页
5 南昌J银行构建风险控制制度的案例剖析第43-51页
    5.1 南昌J银行简介第43页
    5.2 南昌J银行风险控制制度概述第43-44页
    5.3 风险控制制度的核心环节:集中授权中心第44-48页
        5.3.1 远程集中授权简介第44-45页
        5.3.2 远程集中授权的意义第45-46页
        5.3.3 不同授权方式的管理利弊第46页
        5.3.4 远程集中授权的管理第46-47页
        5.3.5 远程集中授权系统对风险控制的作用第47-48页
        5.3.6 远程集中授权系统的不足第48页
    5.4 南昌J银行与其他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比较第48-51页
6 完善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思路和建议第51-54页
    6.1 加强信贷风险内部管理第51-52页
    6.2 完善银行的利率预测机制第52页
    6.3 加强建设操作风险控制组织体系第52-54页
总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营改增”对万年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