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38页 |
1.1 含二芳基醚结构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0-24页 |
1.1.1 在医药方面 | 第10-22页 |
1.1.1.1 抗癌 | 第10-12页 |
1.1.1.2 抗糖尿病 | 第12-13页 |
1.1.1.3 抗炎 | 第13-16页 |
1.1.1.4 抗抑郁 | 第16-17页 |
1.1.1.5 抗菌、抗病毒 | 第17-19页 |
1.1.1.6 杀虫 | 第19-20页 |
1.1.1.7 医疗探针 | 第20-21页 |
1.1.1.8 法尼醇 X 受体激动剂 | 第21页 |
1.1.1.9 FAAH 和 MAGL 抑制剂 | 第21-22页 |
1.1.2 在农业方面 | 第22-23页 |
1.1.3 在材料方面 | 第23-24页 |
1.2 2,5-二取代-1,3,4-噻二唑酰胺类化合物在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1.2.1 抗癌 | 第24页 |
1.2.2 抗糖尿病 | 第24-25页 |
1.2.3 抗炎 | 第25-26页 |
1.2.4 治疗老年痴呆症 | 第26-27页 |
1.3 苯并异硒唑酮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27-36页 |
1.3.1 苯并异硒唑酮衍生物在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28-34页 |
1.3.1.1 抗肿瘤 | 第28-29页 |
1.3.1.2 抗氧化 | 第29-30页 |
1.3.1.3 抗菌、抗病毒 | 第30-31页 |
1.3.1.4 抗炎 | 第31-32页 |
1.3.1.5 治疗老年痴呆症 | 第32-33页 |
1.3.1.6 荧光探针 | 第33-34页 |
1.3.2 苯并异硒唑酮衍生物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34-36页 |
1.3.2.1 以 2-硒氯苯甲酰氯为中间体的合成法 | 第34页 |
1.3.2.2 苯甲酰胺邻位锂化法 | 第34-35页 |
1.3.2.3 以邻甲基苯甲酰胺为中间体的合成法 | 第35页 |
1.3.2.4 以卤代苯甲酰胺为原料的合成法 | 第35-36页 |
1.4 新型 2,5-二取代-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的立题依据 | 第36-38页 |
2 含二芳基醚结构的 2,5-二取代-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 | 第38-54页 |
2.1 合成路线 | 第38页 |
2.2 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合成 | 第38-41页 |
2.2.1 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 | 第39-40页 |
2.2.1.1 二芳基醚 1 的合成 | 第39页 |
2.2.1.2 4-芳氧基苯甲酸 2 的合成 | 第39-40页 |
2.2.1.3 2-(4-芳氧芳基)-5-氨基-1,3,4-噻二唑 3 的合成 | 第40页 |
2.2.1.4 芳甲酰氯的合成 4 的合成 | 第40页 |
2.2.2 目标化合物 5 的合成 | 第40-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2页 |
2.3.1 中间体化合物 1 的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 第41页 |
2.3.2 中间体化合物 2 的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 第41-42页 |
2.3.3 中间体化合物 3 的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 第42页 |
2.3.4 目标化合物 5 的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 第42-45页 |
2.3.5 讨论 | 第45-52页 |
2.3.5.1 目标化合物 5 的 IR 谱 | 第45-46页 |
2.3.5.2 目标化合物 5 的1H NMR 谱 | 第46页 |
2.3.5.3 目标化合物 5 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参数的计算 | 第46-47页 |
2.3.5.4 目标化合物 5 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47-52页 |
2.3.5.4.1 Cdc25B 磷酸酯酶抑制活性筛选实验 | 第47-49页 |
2.3.5.4.2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 1B (PTP1B) 抑制活性筛选实验 | 第49-51页 |
2.3.5.4.3 体外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第51-52页 |
2.4 结论 | 第52-54页 |
3 含苯并异硒唑酮结构的 2,5-二取代-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 | 第54-74页 |
3.1 合成路线 | 第54页 |
3.2 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合成 | 第54-58页 |
3.2.1 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 | 第55-57页 |
3.2.1.1 芳氧乙酸 1 的合成 | 第55页 |
3.2.1.2 2-氨基-5-芳氧甲基-1,3,4-噻二唑 2 的合成 | 第55-56页 |
3.2.1.3 硒化钾 3 的合成 | 第56页 |
3.2.1.4 邻氯化重氮苯甲酸 4 的合成 | 第56页 |
3.2.1.5 2,2'-二硒化苯甲酸 5 的合成 | 第56-57页 |
3.2.1.6 2-氯硒基苯甲酰氯 6 的合成 | 第57页 |
3.2.2 目标化合物 7 的合成 | 第57-5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8-72页 |
3.3.1 中间体化合物 1 的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 第58-59页 |
3.3.2 中间体化合物 2 的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 第59页 |
3.3.3 中间体化合物 5 和 6 的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 第59-60页 |
3.3.4 目标化合物 7a~7p 的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 第60-63页 |
3.3.5 讨论 | 第63-72页 |
3.3.5.1 目标化合物 7 的合成 | 第63页 |
3.3.5.2 目标化合物 7 的 IR 谱 | 第63页 |
3.3.5.3 目标化合物 7 的1H NMR 谱 | 第63-64页 |
3.3.5.4 目标化合物 7 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参数的计算 | 第64-65页 |
3.3.5.5 目标化合物 7 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65-72页 |
3.3.5.5.1 Cdc25B 磷酸酯酶抑制活性筛选实验 | 第65-66页 |
3.3.5.5.2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 1B (PTP1B) 抑制活性筛选实验 | 第66-67页 |
3.3.5.5.3 体外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第67-69页 |
3.3.5.5.4 羟自由基清除剂筛选实验 | 第69-70页 |
3.3.5.5.5 超氧阴离子清除剂筛选实验 | 第70-71页 |
3.3.5.5.6 DPPH·抗氧化筛选实验 | 第71-72页 |
3.4 结论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附录A 论文附图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