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导言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基本国情的分析 | 第11页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 | 第11-12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有助于推动土地整理学科的发展 | 第13页 |
·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 | 第13页 |
·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6-19页 |
2 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的内涵及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土地优化配置研究的内涵 | 第19-20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 | 第19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 | 第19-20页 |
·土地优化配置 | 第20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 第20-21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1页 |
·地租地价理论 | 第21-22页 |
·人居环境理论 | 第22-23页 |
3 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存在问题和动因分析 | 第23-33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3-25页 |
·武功县的自然概况 | 第24页 |
·武功县的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5页 |
·武功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 | 第25-30页 |
·陕西省和武功县1996-2007 年农村建设用地变化分析 | 第25-28页 |
·2007 年武功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8-30页 |
·武功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动因分析 | 第30-33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呈“小、散、乱”格局 | 第30-31页 |
·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效率低 | 第31页 |
·村庄建筑密度大、层次低、质量差以及生活环境恶劣 | 第31-32页 |
·政府盲目征地造成的浪费 | 第32页 |
·农村居民点“空心化”与土地闲置情形严重 | 第32-33页 |
4 武功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潜力测算、综合评价和模式选择 | 第33-55页 |
·武功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 第33-38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 | 第33页 |
·武功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 | 第33-38页 |
·武功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的综合评价 | 第38-49页 |
·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农村居民点综合评价指标选择 | 第39-42页 |
·主成分分析法在潜力评价中的应用 | 第42-46页 |
·模糊聚类分析在潜力评价中的应用 | 第46-49页 |
·武功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模式分析 | 第49-55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应该遵循的原则 | 第49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现有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49-51页 |
·武功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的选择 | 第51-55页 |
5 武功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程序设计和对策研究 | 第55-63页 |
·武功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程序设计 | 第55-56页 |
·国家层面上的对策研究 | 第56-58页 |
·创新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农村人口自由流动的管理体制 | 第56页 |
·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56-57页 |
·构建土地管理新机制,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 | 第57-58页 |
·区域层面上的对策研究 | 第58-63页 |
·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强化规划实施力度 | 第58页 |
·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和专家组 | 第58-59页 |
·拓宽融资渠道,实施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产业化战略 | 第59-60页 |
·加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创建生态整理模式 | 第60页 |
·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 第60-61页 |
·强化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监督体制 | 第61-63页 |
6 武功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区域效应分析 | 第63-67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 | 第63-64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增长的推动效应 | 第64-65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推动效应 | 第65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生态效应 | 第65-66页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在城乡建设用地之间的置换效应 | 第66-67页 |
7 结语 | 第67-69页 |
·主要结论 | 第67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