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的管理体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8页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三) 研究技术路线第15-16页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8页
一、 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体制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8-23页
    (一) 相关概念第18-20页
        1. 大遗址的含义与范围第18-19页
        2. 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体制第19-20页
    (二) 理论基础第20-23页
        1. 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21页
        2. 制度创新理论第21页
        3. 服务型政府理论第21-23页
二、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体制现状分析第23-33页
    (一)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概况第23-26页
        1.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的数量与规模第23页
        2.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的延续性与主要类型第23-25页
        3. 西安市大遗址的空间分布第25-26页
    (二)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体制第26-29页
        1.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第27-28页
        2.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的管理方式第28-29页
    (三)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的理念与绩效第29-33页
        1.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的理念第29-31页
        2.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的绩效第31-33页
三、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体制的问题分析第33-39页
    (一) 管理理念滞后化导致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第33-34页
        1. 经济效益短视行为导致遗址资源过度开发第33页
        2. 追求社会综合效益与遗址保护难以两全第33-34页
    (二) 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遗址文化资源面临威胁第34-35页
    (三) 管理部门多头化导致管理陷入混乱第35-36页
        1. 管理部门条块分割第35页
        2. 各部门间缺乏协调机制第35-36页
    (四) 管理目标多元化导致管理职能分散第36页
    (五) 管理方式落后化导致遗址文化价值流失第36-37页
    (六) 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管理行为权威性不足第37-39页
        1. 现行法律法规中“大遗址”内容未全面覆盖第37-38页
        2. 现行法律法规中“大遗址”的管理特殊性与部门差异性体现不足第38-39页
四、 国外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经验及借鉴第39-44页
    (一) 美国遗址保护和管理模式第39-40页
        1. 完善的法律制度第39页
        2. 健全的管理机构第39-40页
        3. 民间社团组织积极参与第40页
        4. 把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教育体系第40页
    (二) 法国遗址文化资源保护和管理模式第40-42页
        1. 从中央到地方多层级政府管理机构第40-41页
        2. 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第41页
        3. 法律法规的权威保障第41-42页
    (三) 国外遗址文化资源管理对我们的启示第42-44页
        1. 法制建设是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第42页
        2. 优化机构是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的组织保障第42-43页
        3. 多方参与是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的社会保障第43-44页
五、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体制创新的对策第44-51页
    (一)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路第44-46页
        1. 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体制须以综合价值为取向第44-45页
        2. 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向——大文化管理第45-46页
    (二) 西安市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体制创新的对策第46-51页
        1. 树立大遗址保护的“整体性”理念第46页
        2. 成立西安市大遗址管理委员会,综合管理职能第46-47页
        3. 注重管理方式多样性,对遗址区域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规划第47-48页
        4. 建立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的社会合作机制第48-49页
        5. 完善大遗址文化资源管理保护条例第49页
        6. 拓宽资金来源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庭继嗣和婚姻策略--嘉兴市新塍镇“两头做人家”婚姻形态研究
下一篇:民国时期新女性绘画中的女性修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