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山东段东泉戈壁岩浆混合型花岗岩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1.2.1 暗色微粒包体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2 工作区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1.4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1.5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7页 |
| 1.6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6页 |
| 2.1 工作区位置与交通 | 第18页 |
| 2.2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8-19页 |
| 2.3 地层 | 第19-22页 |
| 2.3.1 志留系(S) | 第19-20页 |
| 2.3.2 泥盆系(D) | 第20-21页 |
| 2.3.3 石炭系(C) | 第21-22页 |
| 2.3.4 古近系-新近系(E-N) | 第22页 |
| 2.3.5 第四系 | 第22页 |
| 2.4 侵入岩 | 第22-23页 |
| 2.5 火山岩 | 第23-24页 |
| 2.5.1 志留纪火山岩 | 第23-24页 |
| 2.5.2 晚泥盆世火山岩 | 第24页 |
| 2.6 构造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岩体地质特征 | 第26-36页 |
| 3.1 岩体野外地质特征 | 第26-27页 |
| 3.2 岩相学特征 | 第27-28页 |
| 3.2.1 寄主岩石岩相学特征 | 第27-28页 |
| 3.2.2 暗色微粒包体岩石岩相学特征 | 第28页 |
| 3.3 主量元素特征 | 第28-32页 |
| 3.4 微量元素特征 | 第32-36页 |
| 第四章 岩石成因及其源区性质 | 第36-45页 |
| 4.1 暗色微粒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 | 第36-41页 |
| 4.1.1 岩浆暗色包体特征 | 第36页 |
| 4.1.2 岩相学特征 | 第36-39页 |
| 4.1.3 岩石地球化学标志 | 第39-41页 |
| 4.2 寄主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源区性质 | 第41-45页 |
| 第五章 构造环境与地质意义 | 第45-53页 |
| 5.1 同位素年龄样品特征与分析方法 | 第45-47页 |
| 5.2 构造环境 | 第47-50页 |
| 5.3 岩石成因机制 | 第50-51页 |
| 5.4 岩浆混合方式 | 第51页 |
| 5.5 地质意义 | 第51-52页 |
| 5.6 地壳生长 | 第52-53页 |
| 结论及存在问题 | 第53-55页 |
| 一、主要成果 | 第53页 |
| 二、存在问题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70页 |
| 图版及说明 | 第70-7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